發布時間:2024-09-29 09:35 信息來源:懷化市統計局
長長的鐵軌是這座城市成長的印記
這座火車拖來的城市
一個懷景懷鄉懷味的地方
而今成為國際陸港之城
這里是中國懷化
七十五年 砥礪前行
七十五年 輝煌奮進
懷化繪就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經濟總量翻倍攀升。新中國成立75年以來,懷化經濟總量相繼突破了“1億元階段”(1949年—1977年)、“10億元階段”(1978 年—1993年)、“100億元階段”(1994 年—2011年)和“1000億元階段”(2012 年—2023年)的華麗變遷,2023年達到 1948.52億元。
人均GDP突破4萬元大關。1949 年懷化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GDP)僅有 76 元,1957年達到 109元,1989 年上千元達到 1027 元,2008 年更是登上萬元大關達到 10812 元,2012 年超過 2 萬元至 21018 元,2018 年突破 3 萬元大關至 30449 元,2023年突破4萬元大關達到43335元。
產業結構實現歷史性調整。三次產業結構由 1949 年的 73.8:11.3:14.9 調整為 2023年的14.5:29.0:56.5。
教育先行引領社會進步。懷化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教育教學設施明顯改善,師資力量不斷增強,教育普及程度明顯提高,城鄉免費九年義務教育全面實現。普通高等學校由 1971 年的 1 所增至 2023年的 4 所;普通中學由1950 年的 25 所增加至 2023年的 380 所。
科技厚積薄發成果豐碩。新中國成立 75年來,懷化科技事業從無到有、從有到新,取得了豐碩成果。1973 年,由時任安江農校老師的袁隆平主持,李必湖、尹華奇參加“秈型水稻雜交優勢利用”成果出臺,1975 年在全國大面積示范推廣,20世紀70年代末該科技成果走向世界,為世界糧食生產作出了突出貢獻。
醫療衛生體系日臻健全。全市衛生機構由 1956 年的 659 個增加至 2023年 4731個,衛生技術人員由 1956 年的 2535 人增加至 4.11 萬人,醫療機構床位由 1956 年的 672 張增加至 2023 年 37859張。
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1949 年,懷化境內僅有 5 條簡易公路,通車里程僅 648 公里。目前,鐵路運輸網由原來的“大”字形發展成為準“米”字形格局。全市形成了普鐵、高鐵、高速、普通公路、航空、航運“六位一體”的綜合交通格局,實現了從“區域性交通樞紐”到“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轉變。
居民生活質量極大改善。2023年懷化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已達到18866元。懷化居民居住條件
更舒適,2013年懷化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只有33.1平方米,到2023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45.8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55.2平方米。
文化事業得到長足發展。2023年,全市擁有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5個,公共圖書館 14個,博物館(紀念館)12個,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16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68個。
又踏層峰辟新天,更揚云帆立潮頭。懷化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錨定“三高四新”美好藍圖,深入實施“五新四城”戰略部署,加快國際陸港建設,積極推進鄉村振興,堅定走好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懷化新篇章!
撰稿:劉沁君、胡少華
復審:吳矜燕
終審:張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