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5-08 10:04 信息來源:懷化市統計局
2022年,在全市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四上”企業培育工作成效顯著,超額完成省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基本完成市年初所定目標。
一、2022年我市“四上”企業現狀
(一)我市“四上”企業與市州的比較情況。
存量方面,2022年末,我市四上“企業”在庫2294家,在全省排名第12位,在庫數增速9.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6個百分點,位居全省第3。雖然總量上的排名沒有變化,但與年初相比,我市與排名第11位的婁底市企業數差距由270家縮減至49家,與排名第10位的益陽市差距由394家縮減至326家。從行業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43家,排全省第12位,增速7.7%,居全省第2位;資質建筑業201家,增速7.5%,數量與增速均居全省第8位;限額以上批零住餐業657家,是“四上”行業內唯一實現總量進位的行業,總量排名由年初的第12位進位至第11位,增速19%,位居全省第1;房地產業319家,增速-2.1%,數量與增速均居全省第7位;規模以上服務業274家,排全省第11位,增速8.7%,排全省第10位。
新增方面,全市2022年新增“四上”企業327家,退出68家,凈增259家,新增數與凈增數分別在全省排第11位和第10位,與2021年相比,新增數排名進1位,凈增數排名退2位。從行業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97家,凈增93家,在全省分別排第12位和第11位,與上年相比,新增排名不變,凈增排名退3位;資質建筑業企業新增18家,凈增15家,在全省均排第10位,與上年相比,兩項排名均進3位;限額以上批零住餐業企業138家,凈增117家,在全省分別排第9位和第6位,與上年相比,新增排名進1位,凈增排名進1位;房地產業企業新增19家,凈增-5家,在全省均排第9位,與上年相比,兩項排名均退2位。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新增55家,凈增39家,新增數排全省第11位,凈增數排全省第9位,兩項排名與上年相比分別進1位、4位。
(二)各縣市區“四上”企業分布情況。
從存量看,全市13個縣市區“四上”企業數過200家的分別有鶴城區(609家)、中方縣(251家)、溆浦縣(200家),三個縣合計企業數達全市的46.2%。企業數不足百家的縣市區由去年三個(洪江區、會同縣、新晃縣)降低至一個(洪江區)。從行業企業數集中度來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較為分布較為平均,企業數最多的中方縣也僅占了全市的19.2%,不足兩成;資質建筑業、限額以上批零住餐業、房地產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等三產業類的“四上”企業則主要集中在鶴城區,四類分別占全市的43.3%、41.9%、27.9%、29.6%。
從新增看,新增數排前三位分別為鶴城區65家、洪江市38家、經開區31家,排名靠后的分別為洪江區9家,麻陽縣、新晃縣均為13家;凈增數排前三位的分別為鶴城區38家,洪江市、經開區均27家,排名后三的分別為洪江區8家,中方縣、通道縣均11家。
(三)目標完成情況。
從行業完成情況來看,我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額完成省下達的凈增任務,完成率達169.1%,新增完成市目標的71.9%,凈增完成市目標的93%;限額以上批零住餐業企業超額完成省、市的新增與凈增任務,完成率分別為168.3%和182.8%(省、市任務目標一致);規模以上服務業超額完成省下達凈增任務,完成率487.5%,新增完成市目標的119.6%,凈增完成市目標的260%;資質建筑業和房地產業省未下達相關任務,從市目標完成來看,資質建筑業企業新增、凈增分別完成市目標的300%和126.7%,房地產業企業新增、凈增分別完成市目標的375%和-166.7%。
從各個縣市區完成情況來看,按照全市“四上”企業培育工作方案所定目標,新增企業數完成率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洪江市(223.5%)、鶴城區(147.7%)、會同縣(135.7%),排名后三的分別是洪江區(69.2%)、中方縣(73.7%)、麻陽縣(86.7%)、新晃縣(86.7%)。凈增完成率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洪江市(227.3%)、鶴城區(208%)、會同縣(200%),排名后三的分別是洪江區(87.5%)、通道縣(88.9%)、中方縣(91.7%)。
二、存在的問題
(一)入庫企業質量不高。從“四上”企業申報入庫的標準看,入庫企業規模不大,入庫企業剛好達到入庫標準或超出入庫標準不多的企業占比較大。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入庫標準2000萬元營業收入,今年申報入庫99家企業中有79.6%的營業收入低于2500萬元,同樣的情況,在限額以上批零住餐業企業新申報入庫的企業中的比重是54.3%。大量剛剛達到標準的企業入庫,削弱了統計數據的穩定性和延續性,增加了數據波動風險,需要在后續的工作中逐步化解。
(二)工作方法有待改進。從2022年全市“四上”企業入退庫工作來看,存在兩個方面的工作問題。一方面單位入庫申請存在有虛假申報的現象。根據統計部門反饋,各個縣市區申報的新增“四上”企業入庫資料,雖然經過層層審核修改,達到了表面上過得去的效果,但是如果實地核驗必然會有部分企業是會與申報資料有出入,經不起查。另一方面退庫存在隱瞞不報,應退未退的現象。由于考核“四上”企業凈增,各地對退庫企業過于謹慎,嚴防死守。2022年來,除年初退出56家企業外,后續8個月僅退出12家,且均為上級統計部門查詢原因退出,主動申報退出的無一家,這既與當前經濟形勢相悖,也與往年的慣例不符。經初步梳理,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有49家企業,在平常的數據填報中均為0數據上報,而限額以上批零住餐業企業和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也不同程度存在類似情況,在“四上”企業庫內保留這部分應退未退企業實際上既對統計數據沒有實質提升,對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登記也無實質作用,反而會增加工作負擔,同時也會在后續的統計督察中增加不必要的麻煩。因此,省統計局也對我市進行了工作提醒,并在審核上更趨嚴格,提出了諸多新的審核要求。
(三)關鍵節點把握不準。從2022年以來各節點的企業申報情況來看,在關鍵的節點上的工作還有所欠缺,導致工作被動。一是在年中的新開業、新投產企業的梳理上有所滯后。按照工作規律,年中開始是新開業、新投產企業達標,入庫申報增長進入高峰期的起點,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2022年新開業、新投產企業增長期的起點在8月全市“四上”企業調度會以后才出現。二是10月開始的成長性企業入庫申報工作準備不足。由于入庫資料準備不充分,部分企業申報資料存在明顯瑕疵,無法做到一次性審核通過,加之受疫情影響導致在規定時間內無法及時修正,因而我市成長性企業入庫申報的250家,最終通過國家統計局審核成功入庫僅186家,通過率74.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1個百分點。
三、工作建議
(一)加強團結協作,加大培育工作力度。2023年是為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打數據基礎的最后一年,“四上”企業的數量、結構、質量直接關系到我市五經普數據的最終結果,是實現我市“十四五”期間經濟總量進類進位的關鍵之年。各縣市區、各部門要圍繞《懷化市“四上”企業培育工作方案》內容和2023年目標任務,創新舉措、團結協作,進一步加大“四上”企業培育工作力度。一是商務、發改、工信、住建等四個牽頭部門要發揮好牽頭作用,督促指導縣市區維護好、運用好“四上”企業三庫,做好行業發展規劃,解決具體問題,壯大本行業“四上”企業規模、數量。二是市場監管、稅務、統計以及其他相關市直部門要立足本職,配合做好“四上”企業的梳理發現、數據監測、信息共享等工作,做到“應入盡入、顆粒歸倉”。三是各縣市區要充分發揮屬地責任,組織實施本地區“四上”企業培育各項工作,既要穩存量,紓解困擾現有“四上”企業發展的現實難題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又要擴增量,加強對“準四上單位”的重點監測和扶持,幫助企業發展壯大并指導企業做好入庫申報工作。
(二)立足實際情況,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各縣市區要立足實際情況,改進工作方式方法,讓“四上”企業培育工作回歸到追求經濟發展的本質上。一方面,對于重點培育的企業,要通過政策引導、紓難解困等“實招”幫助其發展壯大,達到“四上”企業入庫規模以后正常入庫,而不是搞虛假申報、紙面達標等“虛招”讓本不達標企業非正常入庫。另一方面,對于現存“四上”企業中存在退庫風險的企業要有針對性的幫扶,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化解退庫風險,那些因為客觀原因確實無法存續或是已達到退庫標準的企業要應退盡退,切不可隱瞞不報,增加不必要的統計風險。
(三)熟知入庫知識,做好關鍵節點工作。各縣市區、各相關部門要加強學習,熟悉各行業入庫標準、入庫資料要求以及企業申報的時間要求,做好“四上”企業入庫各個關鍵節點工作。按照全年時間劃分,1月份是全年唯一的月度入庫可以申報成長性企業入庫的月份,前一年度達到“四上”企業標準的但未能及時年度入庫的可在此期間入庫,否則需等至10月份后申報入庫。此項工作今年已完結,因此,要將重點放在后面的兩個關鍵節點工作。一是要做好6月份以后的各個月度達標的新開業企業入庫申報工作。由于月度申報只針對前一年度第四季度開業的企業進行申報,按照時間進度,此時企業經營時間最長可達9個月,是新開業企業達標數量激增的起點,各行業主管部門對行業內企業的梳理要從此月份開始加大力度。二是要做好10月份開始的年度申報入庫工作。10月份開始的年度申報入庫是對全年成長型企業入庫的最后一次機會,也是各個市州企業入庫的沖刺階段,各行業部門要提前摸底企業情況,指導、督促企業準備好入庫申報相關資料,爭取一次申報成功。
撰稿:楊欽 復審:楊欽 終審:張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