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9-26 10:47 信息來源:贛南新農村
黃龍病被稱作“柑橘癌癥”,不僅是因為目前尚無藥可醫,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田間識別困難。柑橘初感染黃龍時,存在潛伏期,而春夏季又可能出現復綠,常給田間識別造成不小的干擾,準確性也得不到保證。前人對柑橘黃龍病病菌在寄主植物中的分布時間時發現:10~12月黃龍病病菌的含量最高,3~5月份最低。這很好的解釋了病樹春季復綠這一現象,同時也表明秋冬季節是黃龍病最佳田間識別期,結合果實判斷,準確率更高。
1、“紅鼻子果”或“不熟果”
是目前果農田間識別黃龍病最容易、最準確的主要癥狀,此病癥100%概率為黃龍病癥狀。
識別要點:
①病果常近果柄處先紅,下部仍綠色,且著色不完全。
②果實畸形、提早脫落、味淡且伴有深色發育不全的小粒種子。
2、葉片斑駁狀黃化
是田間判斷的主要癥狀,此病癥80%的概率為黃龍病癥狀。
\
識別要點:
①病葉左右不對稱,葉基先黃化。
②斑塊交界不明顯、硬脆而滑。
③感病植株易出現秋冬開花現象。
3、新梢黃化
主要是柑橘新梢不轉綠,尤其是秋冬梢居多,是田間判斷柑桔黃龍病的主要癥狀之一。
識別要點:
①發病初期,抽出的梢有些無法轉綠,或者轉綠后呈缺素、斑駁狀,下部老葉正常。
②發病中期,會抽出缺鋅錳等缺素癥狀的短梢,下部老葉斑駁狀黃化。
注意,此部分需結合營養、根系等情況綜合考慮,無葉片斑駁、紅鼻子果等,不能單獨作為判斷黃龍病依據。
小結
秋冬季節是黃龍病田間識別的最佳時期,在普查時建議先查紅鼻子果,再識斑駁葉,對于新梢黃化應在排除營養及根系問題后再做判斷,拿不準時可送權威機構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