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1-10 15:24 信息來源:懷化市民族宗教事務局
牙屯堡鎮位于通道侗族自治縣西南部,是湘、桂、黔三省區交界點軸之地,素有“三省雄關”之稱。這里侗族民俗傳承悠久,民風淳樸厚重,七大民俗文化區共融共生,侗錦織造技藝蜚聲海外,大戊梁文化源遠流長、古韻新潮,讓牙屯堡享譽湖南、聲聞三省。
近年來,牙屯堡鎮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以打造湘桂黔三省民俗文化高地為抓手,大力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擦亮“大戊梁文化”名片,探索出一條以百姓“村晚”帶動民族團結進步的新路徑。各族同胞在“文化盛宴”中逐漸深化民族認同,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如今,民族團結之花已在“三省邊區”絢麗綻放。
以戊梁文化鋪底,共筑民族團結基石
300多年前,為紀念富家女肖女和貧苦長工悶龍的愛情故事,在湘桂黔三省邊區形成了令人向往的大戊梁歌會和別具特色的大戊梁文化。千百年來,三省邊區同胞踏尋戊梁、贊歌戊梁,在新時代的浪潮中為大戊梁文化增色添彩,譜就了民族團結華彩篇章。
搭建一個“八月平時花萼樓,萬方同樂奏千秋”的交流平臺。獨具魅力的侗族文化和大戊梁文化孕育出了豐富多彩的民俗節慶活動,成為展現牙屯堡鎮民俗風情、文化風貌的重要窗口。“侗族大戊梁歌會”已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民族節會品牌。每年歌會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慕名而至,品侗家油茶、賞民族歌舞、享侗家合攏宴。今年承辦2023年湖南省(春季)鄉村文化旅游節湖南省春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動暨湖南·通道侗族大戊梁歌會的第一站活動,吸引了來自湘桂黔三省邊區近5萬名群眾參與,各族同胞在歡歌舞蹈中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打造一片“常憶戊梁情,愿作‘屯堡’人”的詩和遠方。大戊梁歌會以歌為媒,通過搶魚塘、情歌對唱、蘆笙踩堂等民俗活動,謳歌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傳承歷久彌新的民俗風情、贊美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金殿稔緬節借“稔緬”抒懷,以唱侗戲、講侗款等多彩活動,弘揚先輩舍己為人的崇高美德,展示各族群眾團結一心、守望相助的精神風貌;文坡恰坪偶以“會”搭臺,通過百人紡紗、千人多耶、眾人同舞,吃粽子、飲油茶、合攏宴等方式,追思先祖恩德,凝聚奮進合力;通坪魚羮節以“魚”為題,開展萬人共飲魚羹、搶魚塘、抓泥鰍,釣魚、采摘、燒烤等一系列農事活動,弘揚侗族人民不畏艱難、埋頭苦干的“埋頭鯉”精神。通過精彩紛呈的民俗活動,各色文化資源由點串線成面,實現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織就了一幅和諧共融的壯美畫卷。
推出一批“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非遺是金針”的鄉村業態。乘著文旅融合的東風,黨委政府著力把鄉村旅游打造成投資的重點、消費的熱點、開放的亮點,以文旅融合的蓬勃發展助推社會經濟的起勢騰飛。借助全國侗錦織造非遺傳承人粟田梅的優勢,與湖南大學設計學院、動脈公司合作,打造文坡村侗錦坊為省級非遺工坊,推動時裝、圍巾、文創等含侗錦元素的產品遠銷海內外,年創收上百萬元。以魚羹文化節為契機,通坪村打造集養魚、釣魚、腌魚、售魚為一體的產業鏈,擦亮了“魚”字招牌,開辟“埋頭鯉+旅游”發展新路徑。節會搭臺,成功激活了住宿業、餐飲業、交通運輸業等傳統業態,打造出“夜經濟”新地標——大戊梁文化廣場。兒童游樂場、小吃夜宵、手作文創、土特產等服務業態相繼入場。通過“能人帶動+村集體經濟”的模式,進一步擴大了夜經濟消費,帶動村集體經濟“活”起來、廣場人氣“聚”起來、群眾生活“樂”起來。
以湖南“村晚”為媒,同奏民族團結主旋律
為增強民族文化共識,凝聚團結進步力量,牙屯堡鎮厚植大戊梁文化底蘊,按照“周周演、月月賽”的原則,為村民量身打造了“戊梁飛歌·‘鄉’當懷味”——民俗文化周周樂活動,倡導各族同胞在業余生活中凝聚民族共識,在文化創作中增強文化自信,在歡聲笑語中唱響民族團結贊歌。
讓群眾唱主角,引來三省(區)賓客。突出“活動由村辦、演員是村民、節目有韻味、獎品有村味”的特點,全鎮13個村(居)作為主辦方,每周六輪流主辦活動,由村民自編自導自演,精心打造《團頭雙歌》《通坪蘆笙》《金殿農具展示》等侗族特色節目,結合“抖音點贊+現場評選”的方式評選出月冠軍、年度總冠軍,并頒發以侗錦、埋頭鯉、米酒、黃桃等代表各村(居)特色的獎品。各族同胞在民族歌舞、蘆笙吹奏、琵琶彈唱中進一步深化民族文化情懷,提振民族團結進步精神。
化“遺產”為“活物”,打造不落幕“村晚”。侗錦織造傳承千年,在織女的巧手匠心下,魚、龍、鳥、獸等萬物生靈化作精美圖騰呈現于侗錦作品、侗族盛裝之上,融合大戊梁文化的藝術表現,與蘆笙、琵琶、雙歌、侗戲、童謠等民族文化瑰寶一同搬上百姓舞臺。通過再創作、再升華,與現代藝術深度融合,打造出了《侗錦旗袍秀》《做把憑》等富具民族與時代特色的文藝作品。今年,CCTV-1大型文化季播節目《非遺里的中國》(湖南篇)走進非遺之鄉——牙屯堡鎮文坡村,聚焦非遺的創新應用,用沉浸式體驗和真實互動,全景展示國家級非遺文化侗錦織造技藝獨特魅力,也推動了這項指尖上的技藝揭開神秘面紗,走進大眾的視野。
以活動促“三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湘桂黔三省邊區群眾“山同脈、水同源、人同心”,接邊群眾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在這片沃土上傳承了大戊梁文化。通過深化邊界土地流轉和產業交流合作,積極搭建邊界商貿中心,實現邊界信息共通,構建湘桂黔三省邊界相互依存、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涌現出“邊界茶市”“兩茶一藥”加工中心等新興市場業態,加速邊界土地流轉和產業交流合作,極大活躍了邊貿市場。通坪、水團兩地跨省聯合黨委通過推動接邊地區落實平安聯保,成立糾紛聯合調解委員會,全面提升了聯打、聯防、聯控、聯勤的快速聯動和協同作戰能力。今年以來兩地聯合開展平安邊界創建活動100余次,調解跨省矛盾糾紛案件8件,有效推動接邊群眾的交流交往交融,營造了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和諧氛圍。
“牙運”賽場逐夢,共赴民族團結新征程
民族運動會是各族同胞體育交流的盛會,是展現民族風貌的舞臺,更是表達信任、交情、和諧、互惠的平臺。牙屯堡鎮以全民健身為抓手,將民族團結與體育運動深度融合,開啟“民族團結+體育”新實踐,有效推動了民族傳統體育事業的發展,為助推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注入了不竭動力。
活動形式多元化。抓住全民運動的熱潮,在第19屆亞運會隆重舉行之際,結合本地地域特色和民俗特點,率先舉辦2023年度“環三省坡村BA籃球聯賽”和首屆牙屯堡鎮村民運動會,成功打造了特色鮮明的民族傳統體育比賽新品牌,擴大了各族同胞體育活動交流平臺。
項目內容特色化。活動集民族性、趣味性于一體,設生活類、趣味類、競技類、智力類共10個項目。其中既有挑水、鋸木頭、扎稻草等生活項目,也有跳竹竿、抓石子等趣味活動;有拔河、籃球賽等體育競技,也有下三棋等智力比拼。群眾在喜聞樂見的民族體育競技中充分感受運動的歡樂,在交流互動中不斷促進民族融合。
參與群體多樣化。“環三省坡村BA籃球聯賽”和“牙運會”吸引了來自湘桂黔三省邊區各行各業的群體參加。參與人員中上至七十古稀下至垂髫小兒,人數達500余名。廣西水團村、貴州草坪村等接邊村鎮少數民族同胞慕名而來,參加籃球賽、拔河等集體項目。上萬名群眾到現場加油助威,現場氛圍極為熱鬧。下一步,牙屯堡鎮將持續延續牙運賽場熱潮,搭建“周周樂+體育賽事”平臺,以周周樂月賽為契機,每月邀請一支湘桂黔三省邊區球隊參加“環三省坡村BA籃球聯賽”,通過文體“對話”逐漸深化接邊地區群眾交流互通,打造少數民族地區文體融合新樣板。
文化興則民族興。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大戊梁文化以絢麗多姿的一筆為三省邊區民族團結進步增色添彩。在新征程上也必將堅定文化自信,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斗志,推進“文化+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嵌入心中、融入血脈、注入靈魂,讓湖南“村晚”唱響三省邊區、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