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創新“林長+”機制 林下中藥材種植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發布時間:2025-03-05 11:38 信息來源:懷化市林業局

湖南芷江侗族自治縣的層巒疊翠間,一場以林下經濟為抓手的鄉村振興實踐正悄然展開。202411月,隨著《"林長+護林員+科技員+產業"推廣項目扶持方案》的正式落地,這個少數民族聚居縣通過制度創新,將405名生態護林員轉化為產業振興生力軍,探索出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的新路徑。

制度創新:四位一體機制破題林下經濟

初冬時節,在梨溪口鄉的山林間,生態護林員補聲榮正仔細查看新栽種的金果欖幼苗。"以前巡山是防止盜伐,現在巡山還要照看這些'綠色銀行'。"他輕撫著覆膜保溫的幼苗,話語間充滿期待。這份轉變源于"林長+"機制創新。該機制通過"林長統籌協調、護林員主體實施、科技員全程護航、產業鏈價值延伸"的協同模式,構建起覆蓋全縣10個鄉鎮的產業發展網絡。項目選擇黃精、金果欖等道地藥材,采取"先種后補"方式,按每畝3250-4800元標準精準扶持,首批30.84萬元獎補資金已惠及26名護林員。

多維賦能:筑牢產業發展防護網

在曉坪鄉的示范種植基地,科技特派員正指導農戶搭建棚架。"我們建立了'三級技術服務體系',縣級專家包片指導,鄉鎮科技員提供全周期免費技術支持,村級'土專家'同步指導,使得種植戶抗災能力大幅提升。"配套縣、鄉、村三級技術服務體系,縣林業局統一供應優質種苗,提供安全知識培訓和物資保障,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降低前期投入風險;為解決護林員在自己巡林區域實施林下種植所面臨的林權瓶頸問題,縣林業局借力林權體制改革的利好政策,鼓勵護林員個人或依托農村經營主體大力開展林權流轉,不斷拓展護林員產業發展的寬度;此外,預計2025年推出“林藥貸”金融產品,為該模式形成了“政策+技術+市場”三重保障。

生態紅利:青山變"金山"的轉化密碼

水寬鄉的林下種植區,層層疊疊的杉木林下,金果欖與原生植被和諧共生。這種立體種植模式,使區域生物多樣性指數上升12%,真正實現"葉下掘金不傷林"。經濟效益同樣亮眼,按當前市場價測算,4年后金果欖畝產收益可達8-10元,是傳統林業的20倍。生態護楊波算了一筆賬:"我家20畝林全種了黃精,加上巡林工資,年收入能突破10萬元,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

振興藍圖:構建全產業鏈生態圈

站在新的發展節點,芷江的規劃清晰而篤定。到2025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將突破5000畝,帶動就業2000人,建設3個標準化加工廠??h林業局局長龍聲平描繪著發展藍圖:"我們正在搭建智慧林業交易云平臺,未來可實現從種苗到成品終端銷售的全鏈條信息公開化"。隨著"林長+"機制的推廣,護林員巡護率從78%躍升至95%,森林火災發生率同比下降60%。這種"以產促護"的良性循環,為南方集體林區改革提供了鮮活樣本。

暮色中的?水河畔,連綿的杉木林在晚風中沙沙作響。林下,一株株中藥材幼苗正積蓄著生長的力量。在這片侗鄉熱土上,生態護林員們守護的不僅是青山翠嶺,更是一個關于鄉村振興的綠色夢想。隨著"林長+"機制的深化推進,芷江正用實踐生動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之路,就在這方寸林木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