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林草行業大模型問世
發布時間:2025-04-27 08:24 信息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中國林科院資源信息研究所近日成功研發我國首個林草行業大模型——"林龍大模型"(ForestDragon),標志著我國智慧林草建設邁入新階段。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下,人工智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入到各個領域。以DeepSeek為代表的大模型,憑借高效推理、多模態融合以及對垂直領域的深度優化,成為推動行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林草行業因具有地域廣闊、類型復雜、工作難度大等特點,迫切需要借助以行業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深度融合與創新賦能,從而提升林草行業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動林草質量邁向精準提升的新臺階。
?中國林科院資源信息研究所智慧林草創新團隊在長期耕耘和研究積累的基礎上,成功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以DeepSeek大模型為底座,研發出林草行業大模型——林龍大模型(ForestDragon)。這一成果的問世,標志著我國在智慧林草研究和應用領域邁出了關鍵一步,為林草高質量發展裝上了人工智能的普惠引擎。
?據研發團隊負責人、中國林科院首席科學家張懷清研究員介紹,林龍大模型具備五大顯著優勢。其一,通過行業文本知識多智能體技術,有效融合林草領域知識,成功彌補了通用大模型在林草行業知識方面的缺陷,使大模型對林草領域復雜問題的理解能力提升60%以上。其二,針對林草行業數據和業務特點,構建了林草多模態數據的時空大模型,打破了大語言模型在時空數據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上的局限,使林草業務計算和處理能力提升50%以上。其三,實現了多模態大模型與專用小模型的協同融合,極大降低了開發成本,顯著增強了模型的復用性、適用性和通用性,開發利用效率提升10倍以上。其四,成功解決了林草領域低資源條件下的多端兼容和國產化適配問題,擺脫了林草行業大模型對高算力的依賴,提升了模型的易用性和普惠能力。其五,實現了行業自主產權的開放共享,具備強大的高擴展性,能支持功能更新迭代與產品的持續完善。
?目前,林龍大模型已在八大應用場景落地生根,并支持各種終端的接口調用。隨著不斷擴充完善,將為智慧林草全行業垂直領域的科研、應用和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在行業文本處理方面,通過研發林草行業文本知識多智能體,可有效減少模型理解偏差,專業知識獲取效率和推理準確性提升近10倍。
?在樹種類型識別上,利用大小模型融合的協同計算架構,實現多源遙感圖像的樹種精確識別,準確率超過93%。
?對于表型參數提取,利用三維點云、多光譜、高光譜等多維數據,可實現樣地-單木-器官多尺度林木三維表型參數的精準提取,以及林果品種、成熟度、品質等表型的精確識別,準確率超過90%。
?在野生動物識別領域,通過圖像、視頻、聲紋等多模態數據融合,能夠精準識別野生動物類型、數量、姿態和行為等,精度在91%以上。
?針對病蟲害監測,通過微調SAM大模型可實現林木健康狀況監測,如對松材線蟲病等病害的識別,精度超過90%。
?在林火識別方面,利用微調GroundingDINO大模型,能實現復雜背景下森林火災、煙霧等災害的智能識別,精度超過92%。
?在生態系統評估中,通過自適應數據智能挖掘算法,可實現歸一化植被指數、歸一化水指數、葉面積指數、凋落物量、產水量、土壤保持力、凈初級生產力、總初級生產力等關鍵生態參數的精準提取,精度在85%以上。
?在經營管理決策方面,利用數字孿生智能模擬與決策算法,可實現林分空間結構異質性、林分競爭程度、樹種混交度、林分空間結構信息的精準提取,并進行結構優化調整,決策效率提升5倍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林龍大模型已在“三北”工程示范區、國家公園、國有林場等投入應用,運行狀態穩定可靠。未來,林龍大模型將通過持續優化升級、迭代更新,進一步深化與林草行業的融合,全面推動林草智能化轉型與AI產業創新應用,賦能智慧林草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