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懷化市科技局整體支出績效自評報告
發布時間:2022-07-04 11:44 信息來源:懷化市科學技術局
一、部門概況
(一)部門基本情況(包括部門的在職人員情況、機構設置、主要職能及重點工作計劃等)。
懷化市科技局是市人民政府組成部門,內設辦公室、戰略規劃與資源配置科、高新技術與成果轉化科、農村與社會發展科技科、誠信監督與政策法規科、科技人才與基礎研究科6個科室。下設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市農村科技發展中心。局機關核定行政編制22名、工勤編制2名,事業編制10名,現在職人員25人,其中公務員18人,工勤服務人員2人。事業人員8人。
市科技局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科技創新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負責全市科技創新宏觀管理和統籌協調,組織實施科技重大專項和其他科技計劃,負責市級科技經費預決算和經費使用的監督管理。牽頭組織全市農村和社會發展領域的科技創新工作,牽頭組織、協調促進全市產學研結合工作。牽頭組織全市高新技術研究開發、成果轉化以及產業化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全市科技體制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建議,推進全市創新體系建設。負責全市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和科技人才有關工作。負責引進國外和國內智力工作。
(二)部門整體支出規模、使用方向和主要內容、涉及范圍等。
我局整體支出規模為1069.83萬元,使用方向和主要內容、涉及范圍為人員、公用支出,涵蓋創新型城市建設、研發獎補等方面。
二、部門整體支出管理及使用情況
(一)基本支出
介紹基本支出的主要用途、范圍以及資金的管理情況,尤其是“三公”經費的使用和管理情況。
基本支出是為保障局機關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支出,包括人員經費和日常公用經費。2021年度基本支出499.61萬元,工資福利支出430.67萬元(包括基本工資支出165.94萬元,津貼補貼支出76.86萬元,獎金支出113.24萬元,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支出39.41萬元,基本醫療保險費支出21.74萬元,其他社會保障繳費支出1.77萬元,住房公積金1.58萬元,其他工資福利支出10.13萬元);商品和服務支出68.94萬元(包括辦公費支出3.95萬元,公務接待費支出3.46萬元,工會經費15萬元,福利費支出17.75萬元,車輛運行費支出6.14萬元,其他交通費支出22.63萬元等);專項業務費支出570.22萬元(主要包括對單位及個人研發獎補經費489.55萬元)。
為嚴控“三公經費”的使用,我局嚴格按照市紀委、市財政局有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公務接待工作管理辦法和因公出國管理規定,規范了“三公經費”開支。公車改革后,我局現有公務車輛2臺。“三公經費”中,2021年年初預算14.33萬元,實際支出9.6萬元,其中公務接待費支出3.46萬元,公務車購置及運行費6.14萬元,出國(境)費用0元。
(二)專項支出
無。
三、部門專項組織實施情況
無。
四、資產管理情況
反映部門資產的配置、管理、處置等綜合情況。包括制度建設、管理措施、配置處置的程序等。
我局的資產主要包括小車、電腦、打印機、傳真機、辦公桌椅、照相機等。
固定資產采購必須按制度執行,固定資產采購一律由辦公室負責,采購總額1000元以上,由辦公室和財務負責人共同采購,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限額以上的采購項目嚴格按照采購程序報批。日常辦公用品的供應、使用始終堅持“統一管理,按需分配,責任到人,物盡其用”的原則,由辦公室統一調配,建賬管理。局辦公室和財務負責人對財產進行共同管理,所有財產物品都登記入賬,填制實物登記卡片,做到賬卡相符,賬物相符。建立健全財產入庫驗收、保管、領發、使用、定期檢查、維護制度。建立健全財產損壞、損失賠償制度。對因管理、使用不善造成損壞、損失的,要追究管理、使用人員責任,區別情況作出處理,由過失人予以部分或全部賠償。
局辦公室和財務負責人作為固定資產管理部門,每年年底應對所管理的固定資產物品進行一次全面清查、核準數量,及時作好固定資產價值的增減處理,以保持賬物相符、賬目相符。辦公室、財務負責人對清查核算情況進行認真的分析,盈虧要查明原因,聯合寫出書面材料,說明情況,妥善處理,向局領導報告。
五、部門整體支出績效情況
1、整體支出經濟性分析。為了控制財政預算支出,我局嚴格按照相關財務制度要求,制度了《懷化市科技局財務管理制度》,嚴格把控財務支出執行財經紀律。同時規范公務用車運行管理制度,嚴格把控三公經費支出。
2、整體支出效率性分析。2021年,我局堅持按照“有利公務、務實節儉、嚴格標準、高效透明”的原則進行各項工作,圓滿高效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布置的各項工作。
3、整體支出有效性分析。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科技廳的精心指導下,市科技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忠實踐行“五個堅持”弘揚偉大的建黨精神,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為我市著力打造科技創新“三區一高地”作出貢獻。
4、
六、存在的主要問題
無
七、改進措施和有關建議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