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守護最美“懷化藍”——看懷化如何大抓落實打好藍天保衛戰

發布時間:2025-01-28 09:01信息來源:懷化日報

全力守護最美“懷化藍”

——看懷化如何大抓落實打好藍天保衛戰

通透的藍天與清新的空氣,是一個城市生態環境最直觀的體現之一。

日前,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2024年環境空氣質量狀況清單,在不利氣象條件情況下,懷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大氣污染宣戰,以實干實績向全市人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807,全省排名第二;優良天數比例為97%,全省排名第二,同比改善1.9%,改善排名全省第一。PM2.5平均濃度28微克每立方米,全省排名第一,同比改善9.7%,改善排名全省第一。懷化連續五年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藍天保衛戰獲省政府大抓落實激勵。

來之不易的成績背后,懷化做對了什么?

從奔向“天空藍”到留住“天空藍”,從對污染成因的探究到源頭減排,從靶向治霾到綜合治理,懷化的腳步從未停歇。工業企業污染防治、揚塵綜合管控、機動車尾氣監管……去年以來,懷化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一系列舉措使得藍天紀錄不斷被刷新,城市“氣質”正發生美麗蝶變。

從“被動應戰”到“主動出擊”,持續強化大氣污染防治責任擔當

秋冬季是重污染天氣易發期、頻發期,也是一年中大氣污染治理最艱巨的攻堅期。為更有效精準應對惡劣天氣,每年10月16日至次年3月15日被定為大氣污染防治特護期。

“懷化四面環山,地形像個瓶頸,大氣污染物進來容易出去難。”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明傳德解釋道,這也意味著,要改善冬季大氣環境質量,懷化必須付出更多努力。

受重污染天氣過程和沙塵暴過境影響,懷化空氣環境質量提效達標形勢嚴峻,重拳治污,刻不容緩!懷化第一時間吹響大氣污染防治“沖鋒號”,一場捍衛藍天的保衛戰在五溪大地打響!

“要扛牢生態環保重大政治責任,緊盯目標任務,抓實問題整改,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市委書記許忠建對生態環保問題提出明確要求,作出全面部署。

市委副書記、市長黎春秋要求,要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全力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分管副市長余建勇隨時調度抓推進、解難題,抓落實、促成效。

市生態環境局迅速行動,制定了《懷化市生態環境系統“四不兩直”常態化執法監督工作方案》《懷化市生態環境夜查夜巡方案》《懷化市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由局領導帶隊,抽調精干力量,組建工作專班,“白加黑、5+2”,常態化開展巡查監管,形成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推進的高壓態勢。

“建筑工地是否進行灑水降塵?”“飯店是否安裝了油煙在線監測系統?”“企業是否違規排放污染物?”連日來,市生態環境局夜查突擊隊在工業園區、項目現場、企業廠房開展暗訪督查,重點檢查企業大氣污染防治設施是否正常運行、污染源自動監控數據是否與生產實際相符、是否存在偷排漏排等環境違法行為等,以雷霆之勢向破壞環境的行為持續“亮劍”。

在懷化現代康恒環保能源有限公司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針對焚燒爐排放量“不降反升”問題,督導檢查人員要求嚴格執行減排措施,限期整改到位;

在芷江小溪加油站,因存在不正常使用大氣污染防治設施的問題被依法立案查處;

湖南佰特再生資源有限公司露天堆放廢泥、砂石,進出場車輛攪動地面揚塵情況嚴重,督導檢查人員責令其停工整治。

去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共出動督查人員3345人次,巡查5277 處(個)現場,口頭交辦問題684個,下達書面交辦函13件,全部立行立改到位,嚴格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街道(社區)落實屬地管理責任、行業主管部門落實監管責任。

從“單兵作戰”到“協同共治”,不斷形成大環保格局

從爬坡過坎到負重前行,從常態持久戰到重點攻堅仗,“守護懷化藍”一刻不能停。

為盡快遏制空氣質量下降趨勢,鞏固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達標城市創建成果,全市上下迎難而上、背水一戰,齊抓共管、精準施策,形成高值提醒、分析研判、專班響應、現場處理、結果反饋、每月通報的閉環機制。

找對靶子,便能精準打擊。一系列重拳接連出擊——

禁!禁止秸稈垃圾露天焚燒,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網格監管體系,全省首創“高空瞭望”舉措,在國控點周邊設置4個瞭望觀察點位,結合街道社區網格值班,全面監管主城區范圍內秸稈和垃圾露天焚燒情況,第一時間控制污染持續發生。

治!全面推進VOCs治理和磚瓦窯整治,納入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夏季攻勢”治理的9家企業已整改銷號,磚瓦窯已完成43家銷號。

改!1063臺燃氣鍋爐完成低氮改造,完成率97.08%;收繳煤爐411個,改造燃煤鍋爐10個;累計完成5310臺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上牌。

控!累計淘汰老舊車762臺,固定遙感監測系統累計遙測車輛7611004臺次,其中高排車輛7592臺次,黑煙車系統共抓拍956臺次,對超標排放車輛通過交管12123平臺告知車主及時進行治理和維修。

減! 緊盯重點污染源,打好移動源及油品油質管控等“組合拳”,完成加油站三次油氣回收建設項目19個,涉氣生態環境違法案件41件。

環境有價,損害就要擔責。我市出臺《關于主城區禁止和限制燃放煙花爆竹的通告》,禁燒無序燃放煙花爆竹帶來的環境影響和安全隱患。

市民蔡某在鶴城區城北中民燃氣旁的消防救援中心項目部內違規燃放煙花爆竹,依法進行處罰。

洪江市邱某將7件煙花爆竹違規儲存于自家南雜店內,被執法人員現場查獲,被處以行政拘留3日。

打贏藍天保衛戰離不開鐵腕治理。今年以來,針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多次開展各類聯合執法行動,依法辦理環境違法案件,震懾作用進一步增強。

從“火力分散”到“精準打擊”,以科技賦能污染防治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新型的監測網絡、智慧的分析技術、高效運轉的調度系統,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的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

在懷化南高速出入口,新上的機動車尾氣“監測神器”,正全天候把守在城市出入口。

“在不影響車輛行駛的情況下,通過固定遙感搭配黑煙車抓拍系統,可實時自動識別冒黑煙車輛并進行視頻取證,有效打擊冒黑煙車輛上路行駛行為。”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科科長孫可豪介紹,目前已初步形成全天候的機動車排氣污染監控網絡,提升了移動源污染防治監管能力水平。

守好“氣質”,從科學精準管控入手,懷化強化科技賦能,已建成65個小微站、1座光化學組分站、1座顆粒物組分站、1臺顆粒物激光雷達、3套固定遙感搭配黑煙車抓拍系統,實現了對大氣環境質量的實時監測和數據分析。

“秸稈焚燒污染大氣,易發森林火災,一直是環保工作面臨的難題。”會同縣坪村鎮鎮生態環境事務中心主任胡建軍說。“如今通過在通信高塔等高點安裝360度攝像頭,18個鄉鎮實現了平臺全覆蓋,能讓基層第一時間掌握情況,采取行動。”

為進一步精細化管控,市生態環境局充分發揮“高空瞭望”監控科技優勢,制定了空氣質量監測數據離線和高值熱點管理辦法。全年及時處理高值熱點預警1834條,達到了較好的削峰降值、污染范圍縮小、高值時長減少等效果,以點帶面推動我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秸稈變身,制成有機肥,十分暢銷。”湖南潤湘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利用秸稈和動物糞便,變廢為寶,年利用秸稈2萬余噸,生產有機肥3萬余噸。

“秸”盡所能,點草成金。懷化卓琳稻草工藝品有限公司實現年利用秸稈規模達4200噸,溆浦銀珍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年利用廢棄秸稈粉碎后加入其他物質制成菌包,年處理秸稈3萬噸。

強化源頭治理,必須找準癥結,對癥下藥。我市還積極加強與中科院合作,共同開展顆粒物成因分析,利用科技手段、大數據分析等多方面等科技成果相互融合、協同發力,顯著提升我市大氣污染防治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同時,不斷探索智慧型執法模式,以大數據分析、無人機、便攜式監測儀、視頻監控等監管手段,采取隨機檢查、夜間駐廠檢查等方式,建立環境立體網格化監測平臺,初步實現了由“人防”向“人防+技防”的轉變,推動實現網格化精準監控。

如今,漫步在懷化街頭巷尾,整潔干凈的城市道路、魚鳥共生的城市公園,在湛藍天空的映襯下,構成福地懷化的最美畫卷。

藍天保衛戰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絕非一蹴而就之事。

“我們將攻堅克難再出發,以馳而不息的精神、久久為功的韌勁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奮力建設生態綠色之城,全力守護最美‘懷化藍’。”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吳暉說。

懷化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莎 通訊員 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