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縣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發布時間:2022-04-11 15:09信息來源:辰溪縣統計局

2021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以及縣委經濟工作會議和縣政府工作報告精神,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打造“三區一高地”部署,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沖擊,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和社會進步新變化,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總攬,全力推進各項重點工程落實落地,圓滿完成了年初工作目標任務,實現了“十四五”開局之年完美起步。

一、綜 合

經濟發展實現逆勢增長。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4.87億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51億元,增長9.3%;第二產業增加值36.67億元,增長12.9%;第三產業增加值74.69億元,增長7.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3215元,比上年增長15.4%。

第二、三產業拉動作用繼續提升。三次產業占GDP比重由去年的19.4922.2658.25今年繼續優化為17.4327.1955.38。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較上年4.9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依舊保持過半。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9.4%、36.0%和44.6%,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74個、3.22個、4.0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達36.67億元,增長12.9%,成為拉動GDP增長的主要動力,其中制造業增加值達25.03億元,增長19.9%,占GDP比重達18.6%。第三產業增加值達74.69億元,增長7.1%,凈增額達4.90億元,拉動GDP增長4.0個百分點,依舊是拉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

年末全縣工商部門登記的各類企業達2372戶,其中國有及集體控股公司264戶,私營企業2108戶。當年新登記各類企業547戶。2021年末個體戶17509戶,當年新增1564戶。

物價指數基本持平。全年居民消費指數(參考全市)比上年上漲0.8%。分類別看,食品煙酒上漲2.1%,衣著、居住與去年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0.5%,交通和通信上漲1.5%,教育文化和娛樂下跌0.1%,醫療保健與全年持平,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1.7%。其中食品總體上漲2.8%,與全國持平,低于全省平均0.9個百分點,在食品中,糧食下跌0.4%,鮮菜上漲14.6%,畜肉上漲3.5%,其中豬肉上漲5.1%,水產品上漲2.1%,蛋類上漲4.7%,干鮮瓜果上漲0.1%,

二、農業

農林牧漁業反彈明顯。全縣完成農林牧漁業及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42.75億元,增長10.3%,實現增加值24.02億元,增長9.3%。其中,農業產值20.29億元,增長4.3%;林業產值1.84億元,增長24.2%;牧業產值18.37億元,增長16.6%;漁業產值1.35億元,增長14.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0.89億元,增長6.8%,增加值0.51億元,增長6.2%。農、林、牧、漁及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比例為47.5:4.3:43.0:3.2:2.1。

農林牧漁業生產平穩增長。全年糧食總產量達212473噸,比上年增加3221噸,增長1.5%,播種面積32.90千公頃。其中夏糧3735噸,播種面積1.26千公頃,秋糧208730噸,播種面31.64千公頃。其中稻谷總產量164033噸,比上年增加228噸,增長0.1%。玉米總產量31260噸,比上年增加1961噸,增長6.7%。豆類總產量3556噸,比上年增加1300噸,增長57.6%,其中,大豆總產量3223噸,比上年增加1503噸,增長87.4%。薯類(含馬鈴薯、紅薯)總產量11654噸,比上年下降266噸,下降2.2%。

農業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縣機耕面積達50.1千公頃,增長4.5公頃,機播面積9.05千公頃,增長1.6公頃,機電灌溉面積15.86千公頃,機收面積31.27千公頃,增長0.37公頃。農機總動力43.11萬千瓦。擁有大中型拖拉機399臺,小拖及手扶拖拉機873臺。擁有水田耕整機11092臺;微耕機17491臺;機引犁16022臺;旋耕機257臺; 水稻播秧機60臺; 水泵8521臺;機動脫粒機19983臺;干燥機械78臺;聯合收割機619臺。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43.11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41%。

現代農業穩步發展。全縣有省級特色產業園6個,農產品加工企業681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3家,1家省級休閑農業產業園,2家市級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004家,家庭農場243家。綠色有機地標志農產品認證33個,其中綠色農產品28個,有機農產品2個,農產品地理標志3個。開展網上銷售農產品農戶數286戶。全年完成改(新)建農村公共廁所3993戶。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穩步增長。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增長14.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2%。按經濟類型分,集體工業增長11.2%,股份制工業增長14.5%,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8.3%,國有控股企業下降10.3%。大中型工業企業增長17.7%。工業集中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5.3%。非公有制企業增長16.9%。按門類行業分,采礦業增長125.1%;制造業增長19.9%,其中,非金屬礦采選業增長20.6%,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4.6%,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增長16.3%,家具制造業增長35.0%, 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增長16.0%,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24.8%,醫藥制造業增長20.4%,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4.1%,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下降43.8%,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85.2%;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11.1%,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8.3%。

建筑業較快發展。2021年全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36.44億元,比上年增長14.7%;竣工產值15.02億元,增長19.3%。房屋施工面積242.61萬平方米,增長3.5%,其中新開工面積228.82萬平方米,增長0.7%。房屋建筑竣工面積133.14萬平方米,增長12.2%。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需求強勢反彈。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2.75億元,增長14.0%。其中民間投資完成54.78億元,同比增長81.5%,產業投資(不含房地產)完成56.45億元,同比增長45.0%,高技術產業投資完成7.44億元,同比增長192.2%,制造業投資完成14.93億元,同比增長43.2%,基礎建設投資30.21億元,同比下降24.1%,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6.38億元,同比增長17.3%。

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2021年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7.32%,其中住宅投資增長15.63%。商品房銷售面積61.57萬平方米,下降1.2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61.44萬平方米,增長0.89%。商品房銷售額25.27億元,下降4.21%,其中,住宅銷售額25.18億元,下降2.71%。房屋施工面積157.69萬平方米,增長13.42%,其中住宅141.67萬平方米,增長13.85%。房屋新開工面積20.77萬平方米,下降66.89%,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19.11萬平方米,下降65.72%。商品房銷售均價每平方米4103.65元,下降3.02%,其中住宅均價每平方米4098.16元,下降3.57%。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消費市場回暖明顯。全年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67億元,比上年增長15.7%。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33.44億元,增長16.5%;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5.23億元,增長10.9%。按行業分,批發業3.16億元,增長9.0%;零售業29.26億元,增長16.3%;住宿業1.29億元,增長20.9%;餐飲業4.95億元,增長15.7%。網上貿易發展較快。全縣農產品全年銷售額達6.86億元,農產品通過電商銷售額達2.19億,電商銷售占比達36%。

招商引資穩步推進。開發包裝了14個市級招商引資項目、26個縣級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組團參加了2021年“港洽周” 、自主舉辦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活動。全年新簽約引進項目26個,全年實際到位資金47.11億元;實現外貿進出口664.07萬美元。

六、交通、郵政電信和旅游業

交通運輸平穩發展。全年完成投資18.38億元。沅辰高速完成投資15.31億元;辰浦公路累計完成投資2.65億元(其中本年度完成0.65億元);辰伍公路累計完成投資1.48億元(其中本年度完成0.91億元);城南汽車站完成年度投資0.18億元;紅敏軍工廠區改道工程完成投資0.2億元。完成建設農村公路安防措施32公里,完成農村公路(鄉鄉通三級路、旅游路、資源路、產業路)提質改造30公里,完成危橋改造5座。行政村通班車率達100%,萬人擁有公共服務車輛達14.3輛以上。國省干線路面挖補3254㎡,處治裂縫38000㎡,整治路肩20000㎡,清除雜草95km,清理坍方1500m3,消除隱患74處,修砌擋土墻34處、防撞墻4處、橋梁防護欄1處。農村公路養護率達100%。完成綠化總里程43.8公里,路肩整治15000平方,水溝清理80km,水毀清理坍塌方50000立方,修剪雜草200余公里,整改安全隱患20余處。對縣域道路實施中修白加黑處理和瀝青灌縫;對上曬野等3座危橋進行拆除重建。公路檢測站檢測貨運車輛148752臺次,卸載貨物954.54噸。新增和更換波形防護欄2691m,增設安全標志182塊、減速帶88米,反光鏡47塊、警示燈32盞。年末公路總里程1698.24公里。其中高速28.00公里、國道40.65公里、省道184.44公里、縣道320.88公里、鄉道476.65公里、村道647.63公里。272個行政村通公路,通暢率100%。

郵政電信業保持平穩增長。全年郵電業務總量2.81億元,郵政業務總量完成0.44億元,較上年增長3.2%,電信業務總量2.37億元,增長11.4%。年末擁有固定電話用戶2.55萬戶,減少7.1%;移動電話用戶32.54萬戶,增長5.0%;互聯網寬帶用戶11.63萬戶,增長18.4%。全年發送報紙378.1萬份;增長0.15%發送雜志15.2萬份,增長0.11%;集郵2.87萬枚,增長0.2%。

旅游投入增加。積極申報祺云生態旅游區申報3A景區,完成辰陽古城4A級景區項目可行性報告。新建旅游廁所1所。全年接待游客達147.2萬人次,同比增長16.7%,實現旅游及周邊收入12.9億元,同比增長12.5%。

七、財政和金融業

財稅質量提升。實現地方財政收入6.56億元,增長20.3%,其中,稅務部門完成5.02億元,增長22.45%;財政部門完成1.54億元,增長13.8%。上劃中央“兩稅收入”1.19億元,增長1.7%。上劃所得稅0.83億元,下降16.2%,地方稅收完成4.80億元,增長21.6%,地方財政收入稅收占比達73.17%,財政收入質量大幅提升。

財政支出略有上升,支出結構趨于合理。全年財政支出40.41億元,比上年增長6.2%。民生支出增長較快,達30.93億元,增長7.9%,占財政總支出的77.3%。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65億元,增長5.7%;教育支出8.14億元,增長14.0%;科學技術支出1.06億元,增長68.3%;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0.39億元,同比下降12.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38億元,下降5.0%;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支出4.60億元,增長6.2%;節能環保支出0.46億元,增長0.7%;城鄉社區支出1.76億元,增長17.5%;農林水支出7.31億元,增長6.1%;住房保障支出0.99億元,增長27.3%。

金融運行基本穩定。年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5.46億元,比年初增加15.50億元,增長11.0%。其中,住戶存款135.62億元,比年初增加15.78億元,增長13.2%;非金融企業存款6.63億元,比年初下降1.09億元,下降14.2%;政府存款14.15億元,比年初增加1.06億元,增長8.1%。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97.73億元,比年初增加9.48億元,增長10.7%。住戶貸款44.60億元,比年初增加4.83億元,增長12.1%;其中,中長期貸款32.45億元,比年初增加3.26億元,增長11.2%;短期貸款12.15億元,比年初增加1.56億元,增長14.7%。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53.12億元,比年初增加4.65億元,增長9.6%。

八、科學技術和教育

創新驅動發展。全年共向省市申報10個項目,其中6個項目已立項公示,資金175萬元;爭取省財政對辰溪9家企業研發獎補資金966.58萬元;爭取省科技特派員5名,市科技特派員2名,縣派72名,省“三區人才”12名;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4家,享受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企業達到45家,全職研發人員達到1074人,完成全社會研發投入5.2億元,實現縣域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9.4億元;完成發明專利申請量138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順利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驗收評估。

教育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爭取專項資金0.60億元,完成潭灣中學寄宿制學校建設,完成了城郊周家人小學、羅子山劉家垅小學等8所小規模學校建設,芙蓉學校及其附屬工程建設全部完成并通過驗收。全力推進“三校合一”、城南幼兒園項目,計劃中職學校年底建成使用,育才學校、城南幼兒園2022年招生開學。全縣共新進教師184人,其中免費師范生98人,公開招聘76人,外縣調入10人。輪崗交流教師38人。全縣中等職業學校3所,在校生2801人,畢業生133人;特殊學校1所,在校人數139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學生6972人;初中學校29所,在校學生15699人;普通小學144所,在校學生31513人;在園兒童人數13953人。

九、文化和體育

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增強。圖書館年接待到館讀者達30萬人次,圖書館藏書總量38.91萬冊,全年外借書刊13.10萬人次。體育館全年接待健身人數達30萬人次。博物館擁有藏品6963件,全年免費接待各地游客14萬人次,其中青少年5萬人次。完成了“演繹惠民—送戲下鄉”64場次,送圖書下鄉3000余冊,送掛歷、春聯下鄉2000余幅,送電影下鄉3761場次。年末全縣擁有縣級文化館1個,縣級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文化站30個,藝術表演團體1個,電視臺1個。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99.2%,廣播節目(含“村村響”工程)綜合覆蓋率99.2%,有線電視用戶1.7萬戶,電視節目綜合覆蓋率99.2%。農村有線電視入戶率98.8%。檔案館1個,現存檔案2.65萬卷。

體育事業成果顯著。全縣銷售體育彩票317萬元。全年在市級以上比賽獲獎人數達93人,總獎牌102塊,其中獲金牌數64塊,銀牌23塊,銅牌15塊。舉辦群眾體育活動17次,參加人數1.6萬人次。舉辦全民健身活動17次,參加人數2萬人次。全縣等級運動員10人,等級裁判員52人。

十、衛生和社會服務

醫療衛生工作再上新臺階。完成了孝坪鎮衛生院核酸檢測實驗室建設和縣疾控中心全自動核酸提取儀和全自動PCR分析系統,日最大檢測量達到了5948管。全力推進辰溪縣第一人民醫院項目及婦女兒童醫院項目建設,預計2022年底可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突出孕產婦免費產前篩查服務。23個建制衛生院中醫館建設全面完成,完成率為100%,適齡兒童建卡、建證率達100%,“五苗”接種率達95%以上。為2160對夫婦提供免費孕前優生檢測服務,實施孕產婦免費產前篩查3229人,新生兒疾病篩查2747人,“兩癌”篩查6000人,全縣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100%,7歲以下兒童保健覆蓋率達92.6%,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4.2‰。落實貧困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本土化培養學生16人,農村定向免費本科醫學生5名,完成6名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縣屬各醫療衛生單位公開招聘專業技術人才96名。全縣共有各類醫療機構445個,其中綜合醫院6個,鄉鎮衛生院3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皮防站1個,婦幼保健院1個,衛生監督機構1個,廠礦醫院、診所、衛生所、醫務室48個,村衛生室374個,醫療機構實際開放床位3286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520人,其中執業醫生566人,執業助理醫師297人,注冊護士1202人。

社會服務水平穩步提升。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0.37萬人,累計發放城鎮居民最低保障4.64萬人次,累計發放城鎮低保資金1881.95萬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 0.99萬人,累計發放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1.74萬人次,累計發放農村低保資金 2926.37萬元。全年居民登記結婚2197對,居民登記離婚764對。收養登記 9人。年末每千老人擁有養老床位37張。“三院合一”(光榮院、福利院、敬老院)1 個,床位數247 張。公辦民營養老機構1 個,床位 247張。實現社會福利彩票銷售額2200萬元,籌集福彩公益金1390萬元。

十一、人口和就業

自然人口出現負增長。年末戶籍人口52.82萬人,其中男性28.01萬人,女性24.80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1‰。登記出生人口4039人,其中男性2171人,女性1868人,出生率8‰,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6.2個性別比單位,較上年上升4.9個性別比單位;死亡人口4709人,死亡率9‰。年末常住戶數15.73萬戶,常住人口40.53萬人,其中男性20.97萬,女性19.56萬,城鎮人口17.01萬,農村人口23.52萬,城鎮化率41.97%。

疫情重壓下就業保持穩定。全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235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430人,其中,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856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794人;農村脫貧動力轉移就業30338人,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援助率100%;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20萬元;職業技能培訓5106人,其中就業技能培訓4467人,創業培訓639人,農村轉移就業勞動培訓353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城鎮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根據城鄉一體化住戶抽樣調查,全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64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41元,增長8.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22元,增長11.7%。受疫情影響,城鎮居民收入反彈,城鄉收入差距縮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快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3.3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11,比上年縮小0.06。全縣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831元,比上年增長10.3%,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3594元,比上年增長6.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833元,同比增長14.3%。

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全縣基本養老(含機關單位、企業、居民)、工傷、失業保險復合參保達43.76萬人。其中: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登記參保人數33.22萬人;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3.7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59萬人;失業保險參??側藬?.37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5.78萬人,其中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2.49萬人,城鎮職工醫保參保人數3.29萬人,其中在職職工1.54萬人,退休人員1.75萬人。完成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征繳4.78億元,其中城鄉居民醫保登記基金征繳3.65億元。

十三、城鄉建設和公用事業

城市建設成果顯著。完成了屠宰場、老國稅局、彩印廠三個片區改造。實現安坪、火馬沖、潭灣、田灣四鎮污水處理。三校合一項目累計投資3.20億元,基本完成職校室外道路、球場Z1-6#、Z8#棟建設。智慧停車場城北貨運停車場完成70%,城東體育停車場已開工建設。麻陽至辰溪輸氣管道工程初步完成建設任務,達試運行條件。錦沅大道北段挖填土石方4萬余立方米,對13個項目開展了5次質量常見問題專項治理,下發整改通知書15分,整改問題40余處。全年處理污水343萬噸,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0%,全年竣工備案建筑面積32.2萬平方米,當年建設項目建筑面積28.40萬平方米。年末城市建成區面積超11.00平方公里,城市自來水普及率達100%,人均日常生活用水量330升,城市污水處理率90%。城市道路總長度92.83公里,建成區綠地率達33.1%,綠化覆蓋率38.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2.4㎡。

十四、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堅持保障耕地面積。全年審批建設用地316.77公頃,建設占用耕地面積124.19公頃。全年新增耕地面積8.33公頃,年末耕地面積2.92萬公頃,基本農田2.45萬公頃,全縣已發現礦種32種,已探明資源儲量礦種11種。

森林保護進一步加強。全力推進環境污染治理,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1.0%,地表水質達標率100%,農村垃圾集中處理率91.2%。速生豐產林造林0.75萬畝;完成補植補造1萬畝,油茶新造0.6萬畝,油茶低改0.83萬畝;封山育林1.5萬畝;退化林修復1.02萬畝;中幼林撫育6.5萬畝?!懊利愢l村、幸福家園”建設任務為22個。全縣林地面積126.3千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115.8千公頃,活林木蓄積量417.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60.0%。

水利工程建設繼續推進。完成了縣城主城區防洪閉合工程。完成濱江公園、上麻田、田家人、老屋場、千里坪、汀流等岸坡治理工程。完成了長田灣水庫灌區渠道續建配套改造工程。全年開工各類水利工程419處,投入資金1.01億元,完成工程土石方240萬立方米。

空氣、水質量優良。全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71,全年監測365天中優良天數達359天,優良天數比例98.4%。各參數年平均濃度分別為:二氧化硫8μg/m3;二氧化氮8μg/m3;可吸入顆粒物(PM10)40μg/m3;一氧化碳1.6mg/m3;臭氧103μg/m3;可吸入顆粒物(PM2.5)27μg/m3,各參數監測值全部達到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開展6個斷面,12期監測,沅水、辰水辰溪段水質達標率100%;飲用水源開展4期監測,Ⅱ類水質標準達標率100%。

能源效率持續提升。全縣能源消耗總量77.28萬噸標準煤,單位GDP能耗0.5793噸標準煤/萬元。全社會用電量12.6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5.0%,其中工業用電8.57億千萬時,同比增長69.1%,居民生活用電2.63億千萬時,同比增長7.6%。

氣溫較上年下降明顯。全年平均氣溫18.5℃,較2020年下降3.1℃;降水量1497.2毫米;平均氣壓997.1百帕;日照時間1476.8小時。

指標名稱

平均氣溫    (攝氏度)

降水量 (毫米)

平均氣壓(百帕)

日照時間   (小時)

一月

6.6

18.8

1007.1

150.4

二月

11

102.2

1002.1

68.1

三月

13.2

106.2

999.4

41.7

四月

15.7

194.1

998.6

36.8

五月

21.8

270.3

991

85.2

六月

26.8

191.4

986.8

161.8

七月

29.9

297.6

985.3

222.1

八月

28.6

130.8

987.7

179.7

九月

28.1

27.8

992.4

237.6

十月

18.4

72.3

1001.9

95.3

十一月

13.7

64.5

1003.8

100.3

十二月

8.5

21.2

1008.5

97.8

全年

18.5

1497.2

997.1

1476.8

群眾安全感持續提升。全年各類案件發生1568起,較上年下降9.3%,其中刑事案件713起,治安案件855起,破獲案件1178起。全縣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全年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4起,死亡4人,死亡數比上年下降50%。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0297人/億元。


2021年全縣經濟社會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實現了迅猛復蘇,各項經濟工作實現了穩中向好、穩步向前,同時仍面臨一些問題:如經濟結構不夠優化,發展動能不足;實體化經濟比較薄弱,產業鏈條短,文化旅游、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產業培育任重道遠;城鎮輻射帶動力有限;城鄉差距依然較大;財政收支矛盾依舊較為突出;民生領域還存在短板,優質教育、優質診療、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營商環境與當前發展態勢、發展愿景不相匹配等。

注:

1、本公報使用的數據為快報數。

2、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為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為名義增長速度。

3、工業經濟除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為返回數外,其余為測算數據。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企業和個體戶數據來自縣市場監管局;物價數據來自懷化市國調隊;重點項目數據來自縣發改局;民生實事數據來自縣績效考核辦;農業方面數據來自縣農業農村局;市場消費和招商引資數據來自縣商務局;交通、郵電和旅游數據來自縣交通運輸局、縣郵政公司、縣電信公司、縣移動公司、縣聯通公司、縣文旅體廣局;財政、金融數據來自縣財政局、縣人民銀行;科學技術和教育數據來自縣科技局、縣教育局;文化和體育數據來自縣文旅體廣局;衛生和社會服務數據來自縣衛健局、縣民政局;人口和就業數據來自縣公安局、縣衛健局、人社局;社會保障數據來自縣人社局、縣醫保局;城鄉建設和公用事業數據來自縣住建局;環境保護、節能降耗和安全生產數據來自縣自然資源局、縣工信局、縣電力公司、懷化市生態環境局辰溪分局、縣林業局、縣發改局、縣水利局、縣氣象局、縣公安局、縣應急局;其他數據均來自縣統計局。

撰稿:辰溪縣統計局

初審:胡少華

終審“廖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