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3-31 09:17 信息來源:懷化供銷合作聯合社
中共懷化市委 懷化市人民政府
關于做好2022年“三農”工作
扎實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
(2022年3月28日)
為做好2022年“三農”工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努力打造鄉村振興懷化樣板,特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堅持農業基礎地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決守住糧食安全、耕地保護、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突出抓好鄉村產業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持續深入實施“六大強農”行動,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規模化、品牌化和智能化,努力打造鄉村振興懷化樣板,加快推進懷化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力爭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0.5%以上。
二、重點工作
(一)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
1.堅決落實國家糧食安全責任。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完成糧食播面461.6萬畝、產量38.7億斤。大力發展優質稻,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完成優質稻種植235萬畝。切實發展大豆、油菜生產,完成大豆種植面積12.3萬畝。其中,完成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6.6萬畝,確保油菜種植面積穩定在180萬畝以上。加快推進稻油生產全程機械化,確保水稻、油菜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均提升1%以上。
2.保障生豬等重要農產品供給。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開發豐富多樣的食物品種,實現各類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大力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蔬菜播種面積穩定在120萬畝,綜合產值達到75億元以上。穩定生豬產能,實施優質湘豬工程,確保生豬年末存欄數達260萬頭以上、能繁母豬22萬頭以上。統籌推進“新晃黃?!薄昂榻┓鍨豕请u”“芷江鴨”等特色養殖產業發展。積極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力爭稻花魚養殖面積達39萬畝。
3.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全面推行耕地保護田長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按照“先農田、再生態、后城鎮”原則,統籌劃定“三條控制線”。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作為剛性指標實行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對已經突破現有耕地保有量目標的,抓緊制定和落實耕地恢復補充方案。鞏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嚴格禁止耕地拋荒,完成8.17萬畝耕地拋荒治理任務。落實和完善耕地占補平衡政策,實現補充耕地產能與所占耕地相當。
4.加強高標準農田和水利工程建設。積極推廣溆浦縣高標準農田建設經驗做法,新建高標準農田34.55萬畝。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新建水庫1座,加固病險水庫除險31座,實施3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推進4個縣農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復項目建設。
(二)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按照“守底線、爭先進、出特色、強管理、勤協調”的工作思路,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完善動態監測幫扶機制,進一步規范防止返貧致貧排查、比對、核實、認定、幫扶、風險消除等工作環節,切實做到精準監測、精準幫扶、穩定消除風險。抓住產業和就業“兩個關鍵”,促進脫貧人口及監測對象持續增收,確保脫貧群眾收入增速高于當地農民收入增速、脫貧地區農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農民收入增速。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進一步制定完善后續扶持配套政策,精準制定幫扶方案,分類落實幫扶措施,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加強鄉村振興示范建設和重點幫扶,突出抓好芷江侗族自治縣鄉村振興示范縣及212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的示范創建工作,加強沅陵縣、溆浦縣、麻陽苗族自治縣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及278個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的鄉村振興工作。加大扶貧項目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項目資產的管理監督力度。加強定點幫扶和駐村工作隊工作。
(三)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
1.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大力推進中藥材全域全產業鏈發展,中藥材種植面積新增20萬畝以上。加強重點中藥材種子種苗選育擴繁,開展中藥材生態種植示范基地創建活動。著力提升中藥材產地初加工水平,大力發展中藥材精深加工。大力推動中藥材產業服務平臺建設,進一步鞏固靖州茯苓集散市場地位,進一步拓展新晃黃精產地初加工集散市場集聚能力,加快推進溆浦山銀花、中方龍牙百合、洪江天麻、通道鉤藤、沅陵黃柏集散市場建設,構建單品種中藥材產地初加工集散市場集群。全力創建中藥材知名品牌,圍繞“懷六味”中藥材品種,聚集優勢單品,打造市級層面中藥材區域公用品牌。培育和引進一批中藥材精深加工龍頭企業,推動形成中藥材生態種植、產地初加工、醫藥健康產品研發與生產、流通銷售、醫康養游多業態融合發展的中醫藥健康產業鏈體系。積極創建湖南省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
2.大力發展柑桔產業。大力實施柑桔品改提質增效行動,確保柑桔面積穩定在140萬畝以上,綜合產值達到60億元以上。以麻陽苗族自治縣、洪江市、辰溪縣、溆浦縣、芷江侗族自治縣為重點,完成柑桔品改18.9萬畝以上,建設一批柑桔標準化精品示范園,全力打造“懷橙”品牌,抓好麻陽、洪江市、辰溪、溆浦、芷江等重點縣市柑桔銷售工作。切實做到“八統八化”:即統一產業布局,推動集約化發展;統一品種改良,推動優質化發展;統一質量控制,推動標準化發展;統一品牌整合,推動品牌化發展;統一保質增值,推動高效化發展;統一產銷對接,推動市場化發展;統一風險防控,推動安全化發展;統一組織實施,推動持續化發展。
3.大力發展雜交水稻制種產業。實施種業創新工程,積極對接岳麓山實驗室和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依托懷化職業技術學院,發揮市農科院作用,加快建設全國優質雜交水稻制種基地??茖W規劃種子生產優勢區域布局,打造北起溆浦縣、經中方縣、洪江市、會同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至通道侗族自治縣與廣西交界處雪峰山地區的“雪峰山現代種業發展帶”。建立優勢種子生產保護區,加強優勢種子繁育基地的規劃建設與用地保護。加快建成以溆浦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國家級制種大縣為主,會同縣、辰溪縣省級制種大縣為輔的優質稻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群,力爭全市建成高標準雜交水稻制種基地20萬畝。
4.統籌發展茶葉、水果、棉花、油茶、竹木等產業。實施碣灘茶提質增效行動,做強懷化“碣灘茶”品牌,茶葉產業種植面積穩定在26萬畝以上,綜合產值突破40億元。統籌推進楊梅、葡萄、黃桃等特色時鮮水果產業提升發展。棉花種植面積穩定在0.45萬畝,推進棉花種植示范片建設。大力實施油茶、竹木、生態旅游和森林康養、林下經濟、花卉苗木產業提升行動。2022年力爭完成油茶新造2.5萬畝、低產林改造10萬畝。
5.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大力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多層次提升農業產業附加值,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達1.8:1。支持本地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著力引進和積極培育一批實力強勁、技術先進的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加快建成較為完備的農產品加工業體系,積極推進正清制藥、補天藥業、博世康藥業、林泉藥業等中藥材加工,海聯食品、雪峰食品等柑桔加工,麻陽錦江泉酒業、沅陵大曲酒業、芷江唯楚酒業、靖州佰諾酒業、中方南方葡萄溝酒業等酒類加工。
6.積極培育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培育一批省級、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爭創一批省級標桿龍頭企業,積極推進“百企”建設,力爭新增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家以上。支持正清制藥、奧譜隆科技等龍頭企業上市。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力爭新增市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100家以上、示范家庭農場120家以上。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積極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鞏固提升靖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水平,支持爭創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市級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20家以上。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強鎮、特色農業小鎮。推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升級提檔,打造一批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國家A級旅游景區、省星級旅游區(點)和精品線路。積極創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積極爭創全國農業特色產業集群,切實加強農業產業集群建設。
7.扎實推進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大力推進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全面實行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身份證”和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推進品種培優,著力發掘優異種質資源,提純復壯地方特色品種,選育高產優質突破性品種,建設雜交水稻、柑桔、中藥材、生豬良種繁育基地。推進品質提升,推廣優良品種,集成推廣技術模式,凈化農業產地環境,推廣綠色投入品。推進品牌打造,加快構建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三位一體”母子品牌體系,做強做優“碣灘茶”“懷六味”等“懷字號”品牌。推進標準化生產,發展智慧農業,推動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生產,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十大行動
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為總抓手,聚焦“六無一全”標準,持續開展“五治”專項整治行動,實施規劃編制專項行動,露天糞坑、臨時棚廁、農村旱廁治理行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及資源化利用行動,農村廢棄雜屋拆除行動,裸露泥土治理復綠行動,畜禽圈養行動,鄉風文明提升行動,鄉村“補短板”行動,“十百千萬”美麗鄉村創建行動等十大行動。以42個省派鄉村振興工作隊聯系村、80個市派鄉村振興工作隊聯系村、374個縣市區級領導聯點幫扶村為重點,開展美麗鄉鎮、美麗村莊、美麗團寨、美麗庭院示范創建,確保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進入全省前列。積極推進移風易俗,持續開展“秀美屋場”“五美庭院”“文明家庭”“美家美婦”等評選創建活動,加快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突出抓好美麗庭院創建,做到屋里屋外“八整潔”(客廳收拾整潔、灶屋清理整潔、廁所清洗整潔、床鋪折疊整潔、鞋子擺放整潔、衣物晾曬整潔、院子清掃整潔、雜物堆放整潔)。完成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35個、農村改廁4萬個。
(五)積極推進鄉村建設
抓好農村水、電、路、氣、訊、廣電、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動公共基礎設施向村覆蓋、向戶延伸,大力推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城鄉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規模化供水工程建設和小型工程標準化改造,提升工程運行管理和供水保障能力。加強農村主要支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建設,新修和加固堤防護岸42.86公里。推進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大力實施“四好農村路”建設,全年完成農村旅游路、資源路、產業路提質改造309公里,農村公路安防設施208公里。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全面鞏固提升農村電力保障水平。實施農房質量安全提升工程,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完善農村房屋建設標準規范。加強對用作經營的農村自建房安全隱患整治。加強對古村落、古建筑、古樹木等歷史文化傳統保護,統籌推進傳統村落、傳統民居保護與利用,保留延續侗寨、苗寨、瑤寨等山區民族特色風格。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加強農村地區光纖寬帶、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加大對數字農業建設示范、農村信息化重點項目支持。加快電子政務外網向基層延伸,推廣村級“一站式”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實現“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全覆蓋。推動實施農村移動支付“雙百工程”。
(六)切實完善農技、農資、農貸“小三農”服務體系
充實和穩定基層農技人員隊伍,實施基層農技人員特崗計劃,進一步暢通基層農技人員技術職稱晉升通道。加大農業科技專家服務團、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力度。支持農業企業建設院士工作站、專家工作站等創新平臺。實施新型農民培育工程,完成農民素質教育培訓 12萬人次。積極儲備調運農藥、化肥、種子等農資供應,努力穩定農資價格,加大農資打假力度。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對機構法人在縣域、業務在縣域、資金主要用于鄉村振興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加大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支持力度,實施更加優惠的存款準備金政策。持續推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政銀擔”,進一步優化貸款流程、加強業務指導、注重示范帶動,總結推廣一批創新推行“政銀擔”合作模式典型經驗。積極推進“鄉村振興共享貸”,力爭發放“鄉村振興共享貸”貸款30億元以上。
(七)著力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
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落實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推進鄉村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打造一批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村。加強鄉鎮、村集中換屆后班子建設,深化落實村黨組織書記縣級組織部門備案管理和履職情況年度綜合分析機制,以縣為單位組織村黨組織書記開展鄉村振興“擂臺比武”和走村觀摩。常態化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全面推行“黨建+微網格”、農村黨員“五個到戶”等機制。推動縣鄉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全覆蓋。深化文明村鎮和文明家庭創建。在鄉村深入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推進文旅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加快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發展農村網絡文化陣地,面向農民群眾提供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圍繞鄉村振興主題,組織現實題材、農村題材精品創作。加強農耕文化傳承保護。開展高價彩禮、厚葬薄養、大操大辦等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深入推進法治鄉村建設,積極推廣“楓橋經驗”“溆浦經驗”,深化“一村一輔警”建設,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深化農村毒品問題治理,防范和打擊農村電信詐騙。加強農村宗教工作。加強清廉鄉村建設,加強鄉村小微權力監督制約,加強惠農減負政策落實常態化監督,推進巡察向農村延伸。
(八)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
穩慎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穩步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建立完善農村承包地合同管理政策體系,加強農村承包地管理信息化建設。推動農村宅基地信息化管理建設,全面完成宅基地“房地一體”不動產確權頒證工作,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穩慎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著力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穩步推進農村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應改盡改。加強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體系建設,積極推進林權抵押貸款和國家儲備林貸款。組建國家儲備林項目融資平臺,積極探索林業碳匯開發和交易。按照“薄弱村提升、一般村壯大、富裕村做強”的思路,培育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深入推進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五個一百”工程,繼續實施村級集體經濟“消薄”攻堅清零行動,鞏固空殼村清零成果,實現經營收入5萬元以下的薄弱村減半的目標,力爭2年內實現動態清零。持續深化“三社合一”改革,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以推進“兩個到戶”為主要路徑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試點。推進基層供銷社改造提升,打造一批鄉鎮為農服務綜合體。在抓好“三社合一”試點村綜合改革工作基礎上,重點在完成集體產權股份制改造的190個村全面推進改革試點,評選一批“三社合一”綜合改革示范村。深化農業領域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進執法權限和力量向基層延伸下沉。
(九)堅持農業農村綠色發展
鞏固長江“十年禁漁”成果,持續抓好長江流域禁捕管理等重點任務,全面推進智慧漁政“天網工程”。加強水生物養殖,規范增殖放流。加強動植物疫病防控,抓好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柑桔黃龍病等動植物疫病防控,確保全市不發生重大動植物疫情。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著力完善市縣鄉三級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 90%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6%以上。推進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強化重金屬污染源頭管控,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抓好環保督察和森林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90%以上。推動農藥化肥量減量行動。積極推進河長制、林長制、田長制。
(十)積極推進鄉村人才振興
健全鼓勵人才向艱苦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激勵制度。以縣為單位統一編制農村基層急需緊缺人才目錄,招錄大學畢業生到鄉村工作。在基層事業單位編制總量內建立“人才編制池”,允許鄉鎮統一設置崗位、統籌使用崗位。加強農村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引導能人回鄉、市民下鄉、鄉賢助鄉、企業興鄉。深入開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全面啟動“鄉賢助力鄉村振興”活動,市、縣、鄉、村層層開展“最美鄉賢”評選活動,每年評選市級“最美鄉賢”100名左右。加大優秀人才回鄉創業支持力度,推進人才本地化,推薦一批農村創新創業典型鄉村,建設一批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和孵化實訓基地。大力實施高素質農民、“農民大學生”、農村實用人才培訓計劃、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和巾幗行動、“鄉村工匠”培育工程,壯大“土專家”“田秀才”隊伍。發揮農村婦女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培養鄉村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專業人才和鄉土人才。
三、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推動“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持續選優配強縣鄉領導班子,建強黨的農村工作機構。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要發揮“三農”工作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等作用,一體承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議事協調職責。推進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議事協調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建立健全重點任務落實機制。加強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建設,充實工作力量,完善運行機制,強化決策參考、統籌協調、政策指導、推動落實、督促檢查等職責。調整優化黨委農辦、農業農村、鄉村振興工作機構職能,理順職責關系,健全工作機制。
2.強化要素保障。把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2022年土地出讓收益用于農業農村的資金占比達35%以上,且不低于土地出讓收入的5%。支持發行專項債券用于符合條件的鄉村振興建設項目。進一步完善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引導金融機構積極對接土地增減掛鉤、耕地占補平衡等政策,為高標準農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發展提供精細化金融支持。繼續發揮農商銀行服務“三農”的優勢,加大對鄉村振興的金融支持力度。提升農村數字普惠金融供給能力。積極發展農業保險和再保險。支持發展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逐步擴大生豬“保險+期貨”試點范圍。完善政銀擔合作和分險機制。調整以“三農”為主業的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代償率考核標準,建立保費補貼機制,擴大農業擔保體系業務規模。
3.提高工作本領。按照市抓重點培訓、縣抓全員輪訓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干部培訓工作,確保縣鄉村三級干部素質能力適應鄉村振興需求。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進一步減輕基層負擔,讓黨員干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三農”、促振興。
4.嚴格督查考核。各縣市區黨委和政府年底前向市委、市政府報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展情況。完善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制度。農業農村重點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納入績效考核、基層黨建、平安建設、鄉村振興、駐村幫扶考核、河長制、林長制和干部考察考核的重要內容。對考核排名前五的縣市區進行通報表揚,對實績突出的干部注重提拔使用;對考核排名落后、履職不力的進行約談。強化鄉村振興督查??偨Y提煉推廣各地鄉村振興經驗做法,在全社會營造共同推進鄉村振興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