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7-15 16:33 信息來源:湖南公安
什么是“藥駕”?
“藥駕”,是指駕駛員服用了某些可能影響安全駕駛的藥品后,依然駕車出行。一些藥物在服用后會產生嗜睡、頭暈、心悸、反應遲鈍、視物模糊、色覺異常等情況,這些都可能降低駕駛的安全性,甚至引發交通事故。
吃什么藥會影響駕駛?
目前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可能引起“藥駕”的藥品應該是藿香正氣水,它是含有酒精的制劑。除此之外,還有復方甘草口服溶液、十滴水、感冒止咳糖漿等制劑中含有酒精。有些人喜歡飲用藥酒,藥酒是用75%酒精浸泡中藥材所成,也會成為引起藥駕或是酒駕的隱患。
世界衛生組織曾列出七大類服用后可能影響安全駕駛的藥品,包括抗組胺藥、抗抑郁焦慮類藥、鎮靜催眠類藥、解熱鎮痛藥、抗高血壓藥、抗癲癇藥、降血糖類藥。
抗組胺藥是很多感冒藥里的常見成分,包括治療皮膚過敏時會用到的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都屬于這一類,有明顯的中樞抑制作用,容易產生疲倦、嗜睡、頭暈等不良反應。
而像可樂定、哌唑嗪等抗高血壓藥,服用后有時會伴有頭痛、眩暈和體位性低血壓,服用優降糖等降血糖藥,則很可能導致低血糖,嚴重者甚至引發暈厥。
除此之外,一些復方感冒藥里也會有這樣的成分,可能引起頭暈,而服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替硝唑等藥物,也會出現頭痛、眩暈等情況。
另外,像硝酸甘油和阿托品等,服用后容易造成視物模糊,治療心衰的地高辛,服用后還可能出現色覺異常。
除了西藥以外,有的中藥也可能會有藥駕的風險,比如天麻含有天麻素,有顯著的鎮靜催眠作用,而人參可能升高血壓導致頭暈。
這三種服藥習慣要不得!
無論是何種藥物,都一定要依照藥品說明書或者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不當的用藥行為會造成包括藥駕在內的不良事件的發生。
超量服藥
包括超劑量或自行增加用藥頻率。藥物的很多作用是與劑量成正相關的,超量服藥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
重復用藥
比如部分感冒藥多為復方制劑,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偽麻黃堿、氯苯那敏等,這些成分容易使人犯困。如果再同時服用鎮咳藥,尤其是復方制劑,其中有的藥物成分可能是重復的,使人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實際服藥量增加。
藥物混吃
產生相互作用藥物與藥物之間也可能影響其在人體的作用,隨意增加藥物種類,也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概率。
如何規避藥駕的風險呢?
1.一般來說,服藥后至少需要6-8個小時后才能駕車。在無法避免的情況下,如果服藥后出現嗜睡、困倦、注意力分散、反應遲鈍、頭暈、視物不清、定向差等情況,應立即停止駕駛。
2.在醫院就診時,應主動告知醫生自己需要開車出行,請醫生盡量避免使用會對駕駛員產生不良影響的藥物。在藥店購買藥物的時候也可以咨詢藥師關于服藥后是否能駕駛車輛的問題。
3.服藥前一定要閱讀說明書。一些藥品說明書的注意事項和禁忌里會有“服藥后不得駕駛機、車、船、從事高空作業、機械作業及操作精密儀器”字樣,服用這類藥物,一定要避免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