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欣然
“致敬老兵!”在懷化市,每當退役軍人或優待對象刷優待證免費乘坐公交車時,就會響起一句暖心播報。
深情致敬的背后,是一座城市對軍人的禮遇。
懷化是駐軍大市,也是優撫大市、雙擁強市,9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這里是通道轉兵、芷江受降等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也是向警予、粟裕、滕代遠等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故鄉,這些歷史印記是懷化開展新時代雙擁工作的精神源泉。
如今,這片浸潤著英雄熱血的土地,黨政軍民同心合力,紅土地上閃耀尊崇之光。
(3月14日上午,懷化市2025年上半年新兵入伍歡送儀式在會同縣粟裕同志紀念館舉行。通訊員 楊雨桐 攝)
讓“最可愛的人”成為受尊崇的人
“我宣誓,服從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3月14日上午,會同縣粟裕同志紀念館廣場上,宣誓聲洪亮堅定、響徹云霄。懷化舉行2025年上半年新兵入伍歡送儀式,全市300余名新兵戰士即將奔赴火熱軍營。
(3月14日上午,懷化市2025年上半年新兵入伍歡送儀式現場,300余名新兵戰士即將奔赴火熱軍營。通訊員 唐家興 攝)
來自會同縣坪村鎮的新兵粟佳旺說,從小聽粟裕大將的故事,參軍入伍是自己一直以來的愿望。“進了部隊以后,我一定要為國爭光!”
“戰神故里出好兵!”“致敬‘最可愛的人’!”對于懷化老百姓來說,歡送新兵入伍是一件大喜事。有人舉起手機拍照,有人鼓掌加油,儀式儼然成了大型“追星”現場。
看著這群意氣風發的少年,退役軍人段明吉想起了自己15年的軍旅生涯:第一次列隊訓練的興奮、第一次實彈演習的激動、第一次獲得榮譽的自豪,都激勵他向著優秀軍人的目標奮進。
由于職業的特殊性,段明吉與家人長期聚少離多。“參軍入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里人,對家庭的虧欠是軍人普遍的心結。”如段明吉所說,“后路”(退役安置與就業)、“后院”(家屬權益保障)、“后代”(子女教育優待)的保障,是廣大官兵一直關心的問題。
為了讓這群“最可愛的人”沒有后顧之憂,懷化先后出臺《懷化市軍人子女入學工作實施辦法》《懷化市軍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實施辦法(試行)》等專項政策文件,保障駐懷部隊官兵子女接受良好教育。2020年以來,已解決1100余名軍人子女入學入托難題,官兵滿意率100%;將符合隨軍隨調條件的軍人家屬實現對等安置、動態“清零”,隨軍家屬安置率100%。
讓紅色基因永不褪色
“聽吧,新征程號角吹響,強軍目標召喚在前方……”5月16日,午休結束,伴隨著一聲軍號,懷化市湖天中學的學生課前共唱軍歌。
湖天中學是懷化4所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之一,聽軍號、唱軍歌、練軍操,已成為學生校園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湖天中學國防班學生接受國防教育和訓練。通訊員 攝)
“90后”趙友東是學校國防班的教官,曾在部隊服役16年。除了日常的體能訓練,他還會把自己參軍的點點滴滴講給學生聽。
“當兵就要在危急時刻沖在最前面,抱著身死沙場的信念,不回頭、不撤退。”趙友東說,有一次接到抗洪搶險的命令,出發前,每個人都拍了遺像,以防不測。
講臺下,同學們目光炯炯,教官的親身經歷讓他們感受到中國軍人的無畏與無私。
“既然我選擇了這條路,那么‘放棄’就是第一個要從我的字典里抹掉的詞。”國防班高二學生王海波立志參軍,訓練的苦與累、教官所說的“犧牲”都不曾讓他退縮,他希望自己能圓夢,成為一名真正的戰士。
懷化青年對軍人的尊崇,既是個體的價值選擇,更是整座城市紅色血脈的賡續傳承。
近年來,懷化堅持深挖資源,打造雙擁宣傳陣地。粟裕雙擁公園里的浮雕墻、大型紅色雙擁舞臺劇《侗山紅》等,都承載著懷化軍民濃濃的魚水情。
(粟裕雙擁公園。通訊員 孫本乾 雷鳴 攝)
鶴城區15路公交線路,是全省首條國防教育公交專線,總長15公里,貫穿城市東西,途經多個部隊駐地,為官兵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之前看到有小孩刷優待證,我還心存疑慮。后來才知道,他是烈士或犧牲軍人的遺屬。”15路公交車司機楊騏銘說,這讓他對軍人更增添一份崇敬。
“‘全國雙擁模范城’不僅是榮譽,更是使命。”懷化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高源江表示,懷化將持續擦亮“全國雙擁模范城(縣)”這張金名片,用足用好擁軍惠軍政策,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讓退役軍人成為全社會尊重的人,為強國強軍作出懷化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