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1-31 16:12 信息來源:懷化市統計局
2022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大力實施“五新四城”戰略,勇于克服3次疫情沖擊,主動調適、積極應對復雜環境,全市經濟基本保持“穩中向好、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高質量發展積極推進。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2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877.64億元、比上年增長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2.30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566.87億元、增長5.2%,第三產業增加值1028.48億元、增長3.1%。
(一)工業生產總體穩定,發展韌性不斷顯現。
——制造業貢獻突出。2022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5%。其中制造業增長6.6%,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113.9%,拉動增長5.1個百分點。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18.7%,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全市29個制造業大類行業中,16個行業實現增長,增長面達55.2%,其中對全市拉動作用較大的五個行業分別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31.4%,貢獻率為44.1%,拉動全市增長2.0個百分點;化學纖維制造業增長201.1%,貢獻率為32.2%,拉動全市增長1.5個百分點;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7.9%,貢獻率為15.1%,拉動全市增長0.7個百分點;醫藥制造業增長18.9%,貢獻率為12.5%,拉動全市增長0.6個百分點;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1.2%,貢獻率為10.1%,拉動全市增長0.5個百分點。此外,專用設備制造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等8個行業拉動全市規模工業增長0.1個百分點以上。
——新興產業快速發展。2022年依托全市各工業園區,承接產業轉移,積極推動以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為主的新興產業發展。2022年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含集中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8.8%,全市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完成增加值35.8億元,占全部規模工業的8.4%,增長31.4%,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高達44.1%,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2.0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長24.1%,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比提升至12.8%。
——工業企業效益快速增長。1-11月,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1.2億元,同比增長18.0%,比全省快8.9個百分點,比全國快21.6個百分點。2022年虧損企業個數減少65.4%,819家資產總計834.51億元、同比增長10.2%,資產負債率44.6%、降低1.0個百分點,實現營業收入1397.28億元、同比增長9.2%,營業利潤68.95億元、同比增長16.8%。
(二)投資項目有力推進,外經外貿積極向好。
——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2022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長12.4%,較上年加快0.4個百分點。自2月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分月累計增速呈平穩回升趨勢,近半年保持了10.2%以上的較快增長。從投資方向看,工業投資增長23.6%、較上年提升9.4個百分點,產業投資增長11.9%,民間投資增長14.8%,高新技術投資增長3.4%。從投資結構看,制造業投資、民間投資比重不斷擴大,分別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57.9%、21.5%,較上年提升1.4、1.2個百分點。從三次產業看,二、三產業完成投資增速快于上年,第二產業同比增長23.3%,較上年提升9.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2.8%,較上年提升2.2個百分點。從重點項目看,2022年,在懷省重點建設項目38個,年度計劃投資212.31億元,1-11月,完成投資265.14億元,達年度計劃124.88%,超序時進度33.21個百分點。2022年,市重點建設項目330個,年度計劃投資633億元,全年完成投資847.4億元,達年度計劃133.9%。
——外貿出口實現倍增計劃。2022年11月懷化列為全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之一。2022年港區開行班列153列,合計7684標箱,貨重20.21萬噸,貨值9.78億元。其中:懷化至北部灣115列(去程14列,回程101列),5742標箱,貨重18.07萬噸,貨值30419.8萬元;主要貨物為鉻礦石、元明粉、高碳鉻鐵、茶葉、水果、碎米、濃縮乳膠高氨、銻精礦、玻璃、聚乙烯醇、竹制品、凍干粉等。2022年全市實現進出口總額46.76億元,增長135.6%,其中出口42.32億元、增長177.8%,比全省平均快152.5個百分點。
(三)財稅質量穩步提升,金融運行穩健有力。
——財稅質量穩步提升。2022年全市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9.56億元、增長6.8%,稅收收入83.7億元、增長6.0%,非稅收入35.8億元,同比增長8.7%,非稅占比30.0%。
——金融運行穩健有力。2022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02.46億元,比上年增長7%;占GDP比重5.5%,提升0.2個百分點。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增長14.3%,比全省快2.7個百分點;其中各項存款余額2811.45億元,增長14.2%,較上年加快6.9個百分點。各項貸款余額1950.56元,增長14.4%,較上年加快2.1個百分點;其中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增長26.0%,對貸款增長貢獻率達82.2%;金融機構存貸比69.4%,較上年提升0.2個百分點。
(四)“四上”企業空前活躍,新增凈增雙創新高。2022年全市新增“四上”企業327家、凈增259家,分別為上年度的1.6倍和3.8倍,均創多年來新高。其中,工業新增97家、凈增93家,批發零售業新增95家、凈增79家,住宿餐飲業新增43家、凈增38家,建筑業新增18家、凈增15家,房地產業新增19家、凈增-5家,服務業新增55家、凈增39家。
(五)民生福祉明顯改善,發展成果惠及人民。
——民生保障穩固有力。2022年民生支出395.59億元,增長6.4%,占公共預算支出的79.1%,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支出達238.99億元,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支出達156.60億元。
——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全面完成。省重點民生實事項目9件21項,市重點民生實事10件14項已全部完成目標任務。其中孕產婦免費產前篩查、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免費篩查、農村適齡婦女及城鎮低保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康復救助殘疾兒童、城鄉低保提標、建設聯網中小學幼兒園周邊等重點部位安防設備、農村“三路”建設、農村水源保障及灌溉能力提升、新建停車位、創建文旅驛站、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等項目超額完成任務。
——農民增收得到保障。2022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1%,比全省快0.3個百分點。全市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8%,在預期范圍(2.5%)之內。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實施“五新四城”戰略的開局之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經濟反彈復蘇。
撰稿:劉海燕
復審:廖文忠
終審:劉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