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辰溪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發布時間:2023-03-29 10:29信息來源:懷化市統計局

2022年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三高四新”戰略,建設“五新四城”,打造“三區一高地”,積極應對疫情沖擊,助力建設懷化國際陸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和社會進步新變化,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總攬,全力推進各項重點工程落實落地,縣域經濟發展穩步向前。

一、綜 合

GDP增長全市領先。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0.48億元,比上年增長5.2%,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分別高于全國、全省2.2、0.7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91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39.53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增加值76.04億元,增長4.3%。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4859元,比上年增長5.0%。

第二產業拉動起中流砥柱作用。三次產業占GDP比重由去年的17.43:27.19:55.38繼續優化為今年17.73:28.14:54.13。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較上年增加0.9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依舊保持過半,但較去年下降了1.2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1.5%、57.3%和21.2%,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1個、3.0個、1.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成為拉動GDP增長的主要動力,其中制造業增加值達28.26億元,增長9.0%,占GDP比重達20.1%。

年末全縣市場及管理部門登記的各類企業達5047戶,其中國有及集體控股企業308戶,私營企業4239戶。當年新登記各類企業2758戶。2022年末個體戶18608戶,當年新增2475戶。農民專業合作社1075戶,當年新增35戶。

物價基本保持穩定。全年居民消費指數(參考全市)比上年上漲1.8%。分類別看,食品煙酒上漲1.5%,衣著上漲1.6%,居住與去年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0.5%,交通和通信上漲1.5%,教育文化和娛樂下跌0.1%,醫療保健與全年持平,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1.7%。其中食品總體上漲2.8%,與全國持平,低于全省0.9個百分點,在食品中,糧食下跌0.4%,鮮菜上漲14.6%,畜肉上漲3.5%,其中豬肉上漲5.1%,水產品上漲2.1%,蛋類上漲4.7%,干鮮瓜果上漲0.1%,

二、農業

農林牧漁業穩中有進。全縣完成農林牧漁業及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45.35億元,增長3.9%,實現增加值25.48億元,增長3.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00億元,增長9.6%,增加值0.57億元,增長9.5%。其中,農業產值22.15億元,增長0.8%;林業產值2.16億元,增長17.5%;牧業產值18.47億元,增長4.7%;漁業產值1.57億元,增長15.3%;農、林、牧、漁及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比例為48.8:4.8:40.7:3.5:1.3。

糧食生產平穩增長。全年糧食總產20.65萬噸,超過省市下達任務0.05萬噸,完成100.2%,被評為全市糧食生產先進縣。油菜籽產量3.12萬噸,比上年增加0.06萬噸,增長2.0%。中藥材產量1.41萬噸,比上年增加0.26萬噸,增長23.1%。全年糧食播面48.77萬畝,超過省市下達任務面積0.27萬畝,完成100.6%;油菜籽面積19.63千公頃,比上年增加1.28千公頃,增長4.7%。蔬菜面積9.8千公頃,比上年增加2.84千公頃,增長40.8%。茶葉產量90噸。水果產量17.08萬噸,比上年負增0.8萬噸。

農業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縣機耕面積達50.37千公頃,增長0.27千公頃;機播面積9.52千公頃,增長0.51千公頃;機電灌溉面積16.00千公頃;機收面積31.57千公頃,增長0.3千公頃。農機總動力43.42萬千瓦。擁有大中型拖拉機157臺,小拖及手扶拖拉機706臺。擁有水田耕整機10282臺;微耕機17742臺;機引犁10382臺;旋耕機265臺;水稻插秧機2臺;水泵10700臺;干燥機械81臺;聯合收割機427臺。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43.42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1%。

現代農業穩步發展。全縣有省級特色農業產業園6個,農產品加工企業681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3家,1家省級休閑農業產業園,2家市級龍頭企業。家庭農場243家。綠色有機地標志農產品認證33個,其中綠色農產品28個,有機農產品2個,農產品地理標志3個。開展網上銷售農產品農戶數286戶。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穩步增長。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增長7.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3%。按經濟類型分,集體工業增長17.1%,股份制工業增長19.8%,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6.3%,國有控股企業下降7.2%。大中型工業企業下降15.3%。工業集中區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7%。非公有制企業增長10.7%。按門類行業分,采礦業增長26.3%;制造業增長9.0%,其中,非金屬礦采選業增長39.8%,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5.3%,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下降46.9%,家具制造業增長19.2%, 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增長21.1%,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4.9%,醫藥制造業增長16.7%,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1.6%,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96.0%;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11.1%,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8%。

建筑業較快發展。2022年全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42.22億元,比上年增長15.9%;竣工產值19.52億元,增長30%。房屋施工面積185.63 萬平方米,下降23.5%,其中新開工面積94.43萬平方米,下降58.7%。房屋建筑竣工面積153.61萬平方米,增長15.4%。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需求保持活力。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7.92億元,增長13.5%。其中民間投資完成27.27億元;產業投資(不含房地產)完成38.88億元;高技術產業投資完成9.39億元,;制造業投資完成14.48億元;基礎建設投資38.71億元;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0.75億元。

房地產市場萎縮。2022年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39.2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7.11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15.31億元,其中,住宅銷售額14.35億元。房屋施工面積130.96萬平方米,其中住宅118.85萬平方米。房屋新開工面積19.55萬平方米,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16.8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均價每平方米3897.67元,其中住宅均價每平方米3866.28元。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消費市場基本持平。全年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65億元,比上年增長2.5%。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34.38億元,增長3.4%;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5.27億元,增長2.9%。按行業分,批發業3.21億元,增長3.0%;零售業30.32億元,增長3.3%;住宿業1.26億元,增長2.2%;餐飲業4.86億元,增長1.5%。網上貿易持續發展。全縣電商銷售農產品零售額2.68億元,同比增長1.2%。主要電商銷售平臺有微信、天貓、淘寶、京東、抖音、興農小店、芒果云超市、快樂購、微信短視頻、微店、拼多多等。電商銷售縣域農產品主要品種有:黃桃、臍橙、蜜桔、冰糖橙、粉糍粑、蘭魁茶葉、紅薯粉、鹽筍、土雞蛋、臘制品、稻花魚、稻魚米、葡萄、蘋果桃、蔬菜等。

招商引資穩步推進。招商引資成果突出。全年共簽約項目37個,簽約資金197億元,其中“三類500強”項目5個。“湘商回湘”投資新注冊企業6家,實際到位資金27.37億元。全年實際使用外資完成501萬美元,完成全年任務數的125%。全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3704.9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56億元。獲全省招商引資真抓實干先進縣獎勵。

六、交通、郵政電信和旅游業

交通運輸平穩發展。全年完成自然村通水泥路57公里、提質改造46.3公里、危橋改造12座、安防工程26.1公里、干線公路中修25.4公里。行政村通班車率達100%,萬人擁有公共服務車輛達14.3輛。公路養護方面,完成普通國道危橋改造3座,總投資0.91億元;農村公路危橋改造8座;國省干線干線完成S250精細化提升20公里;完成農村公路安防29公里;完成X036縣道修溪至柿溪段改造3.8公里;路面修補坑槽1850㎡,整治路肩10000㎡,清理水溝20km,清除雜草95km,清理坍方360m3,消除隱患20處。共排查管控整治道路、安防、橋梁等事故隱患39處。共修復新增安防護欄732米;拆換新增標志標牌37塊、爆閃燈17個、廣角導視鏡6塊、警示樁24根;修砌擋墻3處;增設各類道路標線143.66平米、減速帶15米;清理路障15處。完成綠化總里程25公里,路面換板10000㎡,瀝青罩面30000㎡;水毀修復Y610線、Y635線、C035線、Y649線等10余條線路擋土墻及中斷路面100余處。公路檢測站公檢測貨運車輛3.48萬臺次,卸載貨物955.5噸。新增和更換波形防護欄1521m,增設安全標志245塊、反光鏡17塊、警示燈30盞、減速帶160m、減速震蕩標線1947.2㎡,修砌擋墻112處、修復防撞墻112m、增設防撞墩28個。年末公路總里程1698.24公里。其中高速28.00公里、國道40.65公里、省道184.44公里、縣道320.88公里、鄉道476.65公里、村道647.63公里。全年公路旅客運輸量1557萬人次,公路貨物運輸量1543萬噸,公路旅客周轉量108607萬人公里,公路貨物周轉量70298萬噸公里。

郵政電信業保持平穩增長。全年電信業務總量2.48億元,增長4.6%。年末擁有固定電話用戶2.99萬戶;移動電話用戶32.08萬戶;互聯網寬帶用戶11.22萬戶。郵政業務總收入0.07億元,全年發送報紙373.22萬份,下降1.3%;發送雜志26.52萬份,增長74.5%,郵政包裹量176.83萬件,信函2.1萬件。

旅游業蓬勃發展。積極組織申報《湖湘風情小鎮》舊址,省保4處:征溪口遺址、松溪口遺址、龔家灣村古建筑群、紅二軍團長征辰溪擴紅籌款舊址。大力推進孝坪兵工特色小鎮、大酉山文化公園、傳統古村落建設。全年接待境內外游客達150.03萬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15萬人。

七、財政和金融業

財稅收入質量提升。實現地方總收入9.69億元,同比增長7.1%,地方財政收入8.41億元,增長28.1%,其中,完成地方稅收6.19億元,增長28.8%;非稅收入完成2.22億元,增長26.0%。上劃中央收入1.13億元,增長39.9%。上劃省級收入0.15億元,下降74.9%,財政收入質量大幅提升。

財政支出結構更趨合理。全年財政總支出53.53億元,比上年增長7.9%。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4.75億元,同比增長7.3%,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82億元,下降18.0%;教育支出7.33億元,下降3.8%;科學技術支出0.67億元,下降25.3%;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0.44億元,同比增長13.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78億元,增長6.5%;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支出4.73億元,增長2.7%;節能環保支出0.27億元,下降20.0%;城鄉社區支出4.97億元,增長126.3%;農林水支出7.35億元,下降0.3%;住房保障支出1.30億元,增長19.4%。

金融運行穩步增長。年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74.29億元,比同期增加17.83億元,增長11.4%。其中,住戶存款154.17億元,比同期增加18.55億元,增長13.7%;非金融企業存款6.90億元,比同期增加0.27億元,增長4.1%;政府存款13.15億元,比同期減少1.00億元,下降7.0%。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114.17億元,比同期增加16.43億元,增長16.8%。住戶貸款47.33億元,比同期增加2.73億元,增長6.1%;其中,中長期貸款33.12億元,比年初增加0.67億元,增長2.1%;短期貸款14.21億元,比年初增加2.06億元,增長16.9%。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66.82億元,比年初增加13.70億元,增長25.8%。

八、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全年共向省市申報9個項目,爭取省財政對辰溪10家企業研發獎補資金430.91萬元;爭取省科技特派員5名,市科技特派員8名,縣派80名,省“三區人才”12名;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2家,享受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企業達到40家。全職研發人員達到462人。完成全社會研發投入3.9億元。實現縣域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1.3億元。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簽訂技術合同99項,技術合同總金額4.32億元,完成專利申請量81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順利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評估驗收,成功創建省級創新型縣。

教育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年共投入教育經費8.36億元,爭取專項資金1.21億元,完成育才學校、城南幼兒園建設并于2022年秋季學期順利開學,中等職業學校實施搬遷及建設并于2022年秋季學期順利開學。全縣累計創辦市級課改樣板校13所、縣級課樣板校12所。全縣共新進教師215人,其中免費師范生125人,公開招聘73人,縣外擇優引進17人。全縣發放各級教育自主資金0.21億元,自主學生共計63.8萬人次。全縣本科上線人數達734人,比去年增加60人,增長10.5%(“985工程”錄取22人,“211工程”錄取21人)。全縣中等職業學校3所,在校生3081人;特殊學校1所,在校人數125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學生7152人;初中學校30所,在校學生15612人;普通小學117所,在校學生31328人;幼兒園74所,在園兒童人數12441人。全縣各類學校專任教師人數4368人,其中中等專業(職業)學校209人;高中專任教師722人;初中專任教師1739人;小學專任教師1302人;特殊教育教師17人;全縣幼兒園教師588人。

九、文化和體育

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圖書館年接待到館讀者達23.5萬人次,借閱總量為7.91萬冊次。體育館全年接待健身人數達74.5萬人次以上。博物館全年免費接待各地游客40萬人次,其中青少年23.5萬人次。完成了“演繹惠民—送戲下鄉”70場次,送圖書下鄉3000余冊次,送掛歷、春聯下鄉3000余幅,送電影下鄉3264場次,發放六位一體文化器材272個村,體育器材籃球架10副、乒乓球桌20副、路徑健身器材9套。 年末全縣擁有縣級文化館1個;縣級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總藏量11.1萬冊;博物館1個,藏品6963件;文化站30個;藝術團體1個;電視臺1個。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99.1%,廣播節目綜合覆蓋率99.2%,電視節目綜合覆蓋率99.0%。農村有線電視入戶率95.3%;通廣播電視20戶以上自然村達475個。

體育事業健康發展。全縣銷售體育彩票1887萬元。全年在市級以上比賽獲獎人數達5人,總獲獎牌5塊,其中獲金牌數2塊,獲銀牌數2塊,獲銅牌數1塊。舉辦群眾體育活動19次,參加人數1.7萬人次。舉辦全民健身活動19次,參加人數16.9萬人次。全縣等級運動員10人,等級裁判員54人。

十、衛生和社會服務

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全縣適齡兒童建卡、建證率達到100%,“五苗”接種覆蓋率達95%以上。培養本地化鄉村醫生人才22人。全面落實十四大項55小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共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41.80萬份,建檔率100%。開展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完成常住人口簽約服務24.33萬人,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了100%以上。推動全縣免費接種新冠疫苗88.95萬劑次,實施孕產婦免費產前篩查 2665人。啟動了潭灣、錦濱、譚家場等23個中醫館建設。年末共有各類衛生機構427個。其中綜合醫院7個,衛生院2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皮防站1個,婦幼保健院1個,衛生計生監督機構1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387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病床3378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597人,其中執業醫師918人、執業助理醫師275人,注冊護師、護士1206人。加強出生缺陷防治,實施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產前篩查、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等,并向特定人群免費提供服務。為1044對夫婦提供了免費孕前優生檢測服務,對2809名免費新生兒進行了先天性心臟病篩查,落實農村適齡婦女“兩癌”篩查6055人,通過篩查,發現可疑21-三體綜合征169人,18-三體綜合征26人,可疑先天性心臟病10例,可疑宮頸癌前病變22例,確診宮頸癌8例,可疑乳腺癌66人,確診乳腺癌4人,為患者贏得治療的最佳時間,提高生命安全和生存質量。

社會服務水平穩步提升。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85萬人次,共發放城鎮低保資金1580.61萬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1.83萬人次,共發放農村低保資金3377.86萬元。全年居民登記結婚1824對,居民登記離婚762對。收養登記7人。年末提供住宿民政機構床位數864,每千老人擁有養老床位40.92張。“三院合一”(光榮院、福利院、敬老院)1個,床位數100張。公辦民營養老機構1個,床位100張。全年銷售福利彩票2247萬元,籌集福彩公益金200余萬元。

十一、人口和就業

自然人口連續兩年出現負增長。年末戶籍人口52.59萬人,其中男性27.92萬人,女性24.67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0.5‰。登記出生人口3411人,其中男性1877人,女性1534人,出生率6.5‰,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22.4個性別比單位,較上年上升6.2個性別比單位;死亡人口3686人,死亡率7.0‰。年末常住戶數15.55萬戶,常住人口40.07萬人,城鎮人口17.10萬,農村人口22.97萬,城鎮化率42.68%。

就業創業形勢良好。2022年全縣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025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135人,其中,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836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305人,其中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493人;零就業家庭動態援助率100%;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076萬元;職業技能培訓2147人,其中就業技能培訓1775人,創業培訓372人,完成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培訓1561人,當地開展企業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277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2.6%。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城鎮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根據城鄉一體化住戶抽樣調查,2022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4元,比上年增長6.9%。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80元,增長5.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99元,增長7.9%。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收入差距縮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快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2.2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67,比上年縮小0.04。全縣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543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301元,比上年增長3.0%,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520元,同比增長5.8%。

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全縣養老、工傷、失業復合參保總人數達35.03萬人次。其中: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登記參保人數27.07萬人;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3.9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71萬人;失業保險參保總人數1.35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3.79萬人,其中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0.56萬人,城鎮職工醫保參保人數3.23萬人,其中,在職職工1.48萬人,退休人員1.74萬人。完成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征繳4.41億元,其中城鄉居民醫保登記基金征繳3.77億元。

十三、城鄉建設和公用事業

城市綠化建設更上臺階。完成城鎮老舊小區15年的專項規劃,計劃完成21個片區112個小區的改造任務。完善鄉鎮污水處理,辰溪縣鄉鎮入戶管網污水處理工程已完成立項、可研、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等,全面完成今年農村680戶危改任務,全年處理污水515萬噸,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0%。當年建設項目建筑面積28.40萬平方米。年末城市建成區面積超11.00平方公里,城市自來水普及率達100%,人均日常生活用水量330升。城市道路總長度46.89公里,道路面積92.83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地率達35.8%,綠化覆蓋率38.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3㎡。

十四、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堅持保障耕地紅線。全年審批建設用地14.10公頃,建設占用耕地面積3.04公頃。全年新增耕地面積50.96公頃,年末耕地面積29045公頃,基本農田24873公頃。全縣已發現礦種32種,已探明資源儲量礦種9種。

森林保護進一步加強。全力推進環境污染治理,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4.5%,地表水質達標率100%,全縣林地面積126.35千公頃,活林木蓄積量452萬立方米,自然保護區1個為辰溪縣濕地縣級自然資源保護區,面積為4.6千公頃,森林覆蓋率60.0%。

農業生產用水占比3/4。2022年辰溪縣總用水量16102.32萬立方,其中地表水16102.52萬立方,地下水0.8萬立方。農業用水量12033.75萬立方,工業用水量465萬立方,城鎮居民生活用水量490.56萬立方,農村居民生活用水量502.6萬立方,建筑業用水量185.00萬立方,服務業用水量254.75萬立方,城鄉環境336.23萬立方,河湖補水426.03萬立方。

能源效率持續提升。全社會用電量10.40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7.9%,其中工業用電5.76億千萬時,同比下降33.0%。

空氣、水質量優良。全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64,全年監測365天中優良天數達345天,優良天數比例94.5%,輕微污染天數20天。各參數年平均濃度分別為:PM2.5平均濃度為28μg/m3,可吸入顆粒物(PM10)41μg/m3;二氧化硫7μg/m3;二氧化氮7μg/m3;一氧化碳1.1mg/m3;臭氧133μg/m3,各參數監測值全部達到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地表水監測沅水、辰水辰溪段水質達標率100%;全縣飲用水稅源地水質均達Ⅱ類水質標,準達標率100%。

全年降水量較去年減少。全年平均氣溫18.8℃,較2021年上升0.3℃;降水量1223.1毫米;平均氣壓997.2百帕;日照時間1576.9小時。

指標名稱

平均氣溫    (攝氏度)

降水量 (毫米)

平均氣壓(百帕)

日照時間   (小時)

一月

6.0

106.5

1005.9

15.9

二月

4.9

84.0

1007.5

31.9

三月

14.9

88.9

997.1

101.1

四月

18.8

172.5

997.1

127.9

五月

19.8

163.3

993.9

84.2

六月

26.7

448.8

985.8

108.4

七月

30.4

61.0

985.9

241.6

八月

32.2

17.8

987.5

312.9

九月

27.5

0

994.0

194.7

十月

19.9

33.4

1002.5

158.4

十一月

16.6

33.4

1000.4

120.3

十二月

7.3

13.5

1009.0

79.6

全年

18.8

1223.1

997.2

1576.9

群眾安全感持續提升。全年各類案件發生1548起,較上年下降2.3%,其中刑事案件702起,行政案件846起,治安案件724起,破獲案件741起。全縣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全年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1起,死亡1人,死亡數比上年下降75%。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007人/億元。

注:

1、本公報使用的數據為快報數。

2、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為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為名義增長速度。

3、工業經濟除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為返回數外,其余為測算數據。

4、總值、完成額保留兩位小數,增速保留一位小數,因四舍五入可能會出現相加不等情況,屬正常情況。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企業和個體戶數據來自縣市場監管局;物價數據來自懷化市國調隊;重點項目數據來自縣發改局;農業方面數據來自縣農業農村局;市場消費和招商引資數據來自縣商務局;交通、郵電和旅游數據來自縣交通運輸局、縣郵政公司、縣電信公司、縣移動公司、縣聯通公司、縣文旅體廣局;財政、金融數據來自縣財政局、縣人民銀行;科學技術和教育數據來自縣科技局、縣教育局;文化和體育數據來自縣文旅體廣局;衛生和社會服務數據來自縣衛健局、縣民政局;人口和就業數據來自縣公安局、縣衛健局、人社局;社會保障數據來自縣人社局、縣醫保局;城鄉建設和公用事業數據來自縣住建局、縣城市管理執法局;環境保護、節能降耗和安全生產數據來自縣自然資源局、縣工信局、縣電力公司、懷化市生態環境局辰溪分局、縣林業局、縣發改局、縣水利局、縣氣象局、縣公安局、縣應急局;其他數據均來自縣統計局。

撰稿:辰溪縣統計局

初審:陳春林

復審:麻先芳

終審:朱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