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辰溪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發布時間:2007-04-07 00:00信息來源:懷化市統計局

2006年辰溪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全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帶領下,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搶抓發展機遇、加快發展的一年。一年來,全縣上下狠抓“基礎產業、基礎設施、基礎工作”三個基礎,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積極開展新農村建設,努力建設和諧辰溪,縣域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發展后勁不斷增強,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

一、 綜合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2006年,初步核算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50552萬元,增長1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8160萬元,增長5.6%;第二產業增加值80379萬元,增長23.9%,其中工業增加值73580萬元,增長24.8%;第三產業增加值112013萬元,增長8%。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5160元,增長16.5%
     經濟結構明顯改善。2006年,在全縣生產總值中,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4.328.447.3調整為23.232.144.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1.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3.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2.6個百分點。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投資得到加強,全縣交通運輸業投資1990萬元,增長18%。新型工業化穩步推進。全年投入工業技改投資14377萬元,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29.4%,比上年提高4.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78.5%,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非國有經濟投資完成75543萬元,增長62%;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63%,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

職工工資明顯提高,勞動就業取得一定成效。2006年,全縣單位從業人員取得勞動報酬3.11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年人均報酬達到12095元,增長14.5%。勞動就業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年末單位從業人員達到2.57萬人,比上年增長1%,年內城鎮新增就業3533,安排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903人。

和諧社會建設穩步推進,價格漲勢趨向緩和。全縣8件實事18個考核項目全面完成目標任務,其中9個考核項目超額完成任務。全年新增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903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540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4960人。財政安排“低保”配套資金113萬元,增長15%。新建城鎮經濟適用房 3135平方米 、建設城鎮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 235平方米 。擴改建鄉鎮敬老院2所,集中入住五保對象72人。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3%,漲幅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價格上漲2.2%,漲幅提高0.8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4.2%,漲幅回落1.8 個百分點。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產業層次低,經濟增長方式仍較粗放;工業經濟效益偏低,整體素質不高;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農村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農民持續增收后勁不足等。

二、 農業

農業生產穩定增長。全年全縣完成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9.3億元,比上年增長5.6%,其中農業總產值4.96億元,增長6.2%;林業總產值0.76億元,增長13.2%;牧業總產值3.38億元,增長3.2%;漁業總產值0.13億元,增長3.4%,服務業產值0.07億元,增長2.8%

主要農產品再獲好收成。全年全縣糧食總產量為14.86萬噸,增長0.7%,其中稻谷產量12.88萬噸,增長2.2%;油料產量11034噸,增長17.5%,其中油菜籽產量8103噸,增長24.8%;棉花377噸,增長3.3%;煙葉338噸,增長3.4%;瓜果41575噸,增長4.6%;蔬菜11.93萬噸,增長1%。全年全縣出欄肉豬32.28萬頭,增長2.5%;肉類總產量29684萬噸,增長3.1%;禽蛋產量1895噸,增長0.7%;出籠家禽480萬羽,增長4.9%

     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穩步增加。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為30.1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其中稻谷播種面積22.6千公頃,增長1.3%,優質稻種植面積占稻谷種植面積的比重為43%,比上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蔬菜種植面積為7.53千公頃,增長4.3%;油料種植面積為9.65千公頃,增長1.5%;瓜果種植面積為2.57千公頃,增長1.2%

新農村建設扎實開展示范村工程全面啟動,全年農村投資共完成6476元,同比增長11.2%;財政支農支出2495萬元,增長91.9%。農村改水改廁和沼氣池建設步伐加快,新建農村沼氣池1300口。建成縣到鄉鎮公路 29公里 ,完成69個村累計 168公里 道路的通暢工程和13個村 37公里 的通達工程。新增通電話的行政村23個。建設改造農村寄宿制學校1所。農村教育“兩免一補”、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等政策全面落實。

三、 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經濟穩步增長2006年全縣完成工業增加值73580萬元,增長24.8%。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5.5億元,增長32.6%,其中國有企業完成24923萬元,下降5.4%;集體企業完成4200萬元,下降13.2%;股份制企業完成106527萬元,增長45%;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完成19431萬元,增長57.6%。輕、重工業發展仍不夠平衡,輕工業完成19305萬元,重工業完成135776萬元,分別增長31.3%32.8%,輕重工業的比例為12.487.6。縣屬工業完成產值134837萬元,增長37.4%,明顯快于整個工業經濟5個百分點。

主要產品產量平穩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原煤生產量達68.21萬噸,增長2.7%;發電量18660萬千瓦時,增長20.6%;配混合飼料6328噸,增長9.1%;人造板 10666立方米 ,增長54.4%;化肥12551噸,增長4%;電石51516噸,增長11%;耐火材料制品38276噸,增長22.1%;水泥73.01萬噸,減少3%

建筑業較快發展。全縣建筑業增加值完成6799萬元,增長26.8%。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企業實現產值13875萬元,增長30%。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0.55萬平方米,下降11.2%,其中住宅17.72萬平方米,增長16.7%;房屋竣工面積6. 04 萬平方米 下降70.7%

四、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持續高位增長2006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增長852%,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03761萬元,增長79.3%。在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中,更新改造投資14377萬元,房地產開發投資9363萬元。

投資繼續向工業項目傾斜,工業化進程不斷推進2006年工業項目投資完成91376萬元,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達成76.4%。重點項目帶動作用明顯。大伏潭水電站建設進展較快,本年完成投資57881萬元;清水塘水電站進展順利,本年完成投資24500萬元,辰森公司技術改造完成投資734萬元;德林莫來石生產線擴建完成投資1300萬元,華中水泥廠完成技改投資3045萬元,興華礦業完成投資438萬元。

五、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

消費市場持續升溫。2006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實現96795萬元,增長14.2%。分地域看,縣以上實現零售額46267萬元,縣以下零售額50528萬元,分別增長21.3%8.3%。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83256萬元,增長13.4%;住宿餐飲業13015萬元,增長19.7%;其他行業524萬元,增長3.8%

招商引資取得新成績,對外貿易形勢趨好。全年新引進規模項目24個,其中投資規模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6個,億元以上的項目3個。全年累計實際利用縣域外資金105770萬元,比上年增長22.7%2006年全縣完成直接出口100萬美元,增長22%

六、交通運輸和郵電

交通設施不斷改善,運輸能力不斷提升。2006年我縣加大對縣、鄉、村公路及交通設施的建設力度,進一步規范運輸市場,客貨運力大大增強。全年完成通暢工程道路建設 公里,建成通鄉公路 29公里 ,通達公路 37公里 全年貨運周轉量達40953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2.4%,客運周轉量18509萬人公里,增長14.7%

郵政通信業快速增長。2006年全縣完成郵電業務總量7530萬元,增長22.3%。年末全縣固定電話用戶達到6萬余戶,增長5.9%;移動電話用戶3.6萬戶,增長9.1%;互聯網用戶4360,增長10.5%

七、財政和金融保險

財政收入穩步增長。2006年全縣實現財政總收入1.8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2357萬元、比上年增長23.2%;上劃中央“兩稅”完成4345萬元、比上年下降5.6%。在一般預算收入中各項稅收完成8420萬元,比上年增加1858萬元,增長28.3%。全縣一般預算支出累計完成4.1億元,比上年增加9375萬元,增長29.7%

金融保險業運行良好。2006年全縣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余額達到22.09億元,增長24.4%,其中,居民儲蓄余額17.51億元,增長19.4%。各項貸款余額10.34億元,增長26.2%。全縣保險業務收入完成4924萬元,增長1.9%。保險業務支出完成2405萬元,增長2.2%

八、科學技術與教育

科技工作力度不斷加大。2006年,我縣實施科技項目32個,推廣科研成果13項,產生經濟效益1.2億元。申報專利獲準2項,省廳項目4項,認定省民營科技企業1家,科技貿易機構2家。舉辦科技培訓班22期,印發各類資料3萬余份,培訓8090人次。

教育事業穩步發展。2006末全縣有職業學校2所,在校學生753人。普通中學38所,普通小學164所。普通高中在校學生7370人;普通初中在校學生19358人;普通中學共有教職工1968人。小學在校學生24246人,教職工2441人。幼兒園19,入園兒童3767人。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有了新發展2006年末,全縣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30個,史料陳列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群眾業余表演隊40多個。舞蹈《瑤山伢子噪子好》、書法作品《老子·道德經》獲省藝術節金獎、作品《麻雀鬧春》獲省“五個一”工程獎。成功舉辦“相約辰河-湖南作家辰溪行”大型文學筆會,有力的宣傳與展示了辰溪。全縣開展文化下鄉活動12次,組織清理整頓文化市場活動28次,共收繳并銷毀各類非法出版物2萬余冊。全縣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5%,有線電視用戶達2萬戶。

衛生事業取得新成效。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加強和完善,衛生基礎設施、特別是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普遍得到進一步加強,中醫院門診大樓建成投入使用,23所鄉鎮衛生先后恢復整體功能。2006年末全縣各類醫療機構達到42個,個體診所90個,農村衛生室290個,各類機構擁有床位1202張,衛生技術人員1246人,其中執業醫師262人。醫療條件不斷改善,疾病預防力度進一步增強。

體育事業又有新成果。在國家省市各項體育比賽中,全縣運動健兒共獲得獎牌10枚,其中銀牌2枚,銅牌8枚。全年舉辦縣級運動會1次。年末擁有體育運動學校1所,公共體育場館3個,等級運動員獲得人數為10人,等級裁判員獲得人數為8人。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群眾體育活動場所4個,共組織大型全民健身活動10,參與人次達5萬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取得新進展。2006年末,全縣總人口達到52.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1.95‰,比上年提高0.69個千分點;死亡率為6.07‰,下降0.16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為5.88‰,提高0.85個千分點。

居民收入增長較快。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030元,增長11.5%。其中人均工薪收入4945元,增長12%;經營凈收入241元,增長11.2%;轉移性收入784元,增長13.5%;財產性收入48元,增長12.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097元,增長5%。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675元,增長14.7%;家庭經營收入1369元,增長3.4%;轉移性和財產性收入52元,下降37.5%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全年新增社會保險參保人數11403人,其中企業養老保險1903人、基本醫療保險4540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4960人。發放養老金3660萬元,實現了養老金的足額發放。全年城鎮低保發放740萬元,累計保障11萬余人次;下撥受災救濟款201萬元,救助災民5.6萬人次,保障了災民和特困戶的基本生活。

注: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GDP、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